减肥
减肥悖论:心脏病患者减重过多更容易挂
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减重超过10公斤可能增加早逝风险,揭示减肥与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青少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如今回想起来,其实是一种对体重控制的执念。
当时,“瘦”是主流审美,杂志上充斥着各种号称有效的减肥法,配图往往是身材苗条、光鲜亮丽的模特。这种现象至今未变。
如今,从节食、间歇性禁食,到减肥手术,再到近年来流行的减肥注射剂,市场上充斥着各类“瘦身神器”,将减重视为健康生活的重要标志。
不少研究探讨了体重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肥胖且患有心脏病的人群。这类研究普遍认为,过度肥胖有害健康,心脏病患者应努力减重。
然而,我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却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研究显示,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人群而言,减重超过10公斤可能反而会增加早逝风险。
这项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超过8000名参与者的数据。该数据库包含大量基因信息,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众所周知,快速减重可能暗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引发严重并发症。然而,我们的研究观察了长达九年的体重变化,这意味着部分参与者的减重过程实际上相对缓慢。
这正是悖论所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都会提高早逝风险,而减重原本被视为改善健康的手段,却在这类患者身上可能适得其反。
**体重与疾病的复杂关系**
尽管肥胖会引发心血管问题,但研究也发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体型瘦削的人早逝风险更高。而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中,体重波动较大者同样面临更高的死亡率。
随着肥胖率不断攀升,单纯聚焦减重或许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减肥效果因人而异**
要想让减肥真正有效,就必须考虑导致体重增长的复杂因素,这些因素因人而异。遗传基因在食欲和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影响着生活方式,比如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或不良饮食习惯,这些都会导致肥胖。
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无法全面掌握参与者减肥的具体方法和肥胖成因,因此无法明确判定哪种减肥策略(无论是持续时间、饮食还是运动)最具风险。
传统的“健康体重”标准——体质指数(BMI),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BMI存在局限性。有些人体重较高,但并未因此出现健康问题。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减肥速度有多快,而是针对每个人,减肥速度应该多快才安全。
**健康不能只看体重**
现有证据表明,尚无法确定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理想体重范围。然而,不同国家的数据呈现出有趣的趋势。
例如,汤加的肥胖率远高于许多欧洲国家,但与心脏病相关的死亡率却显著更低。同时,汤加的酗酒率和自杀率也低于多数欧洲国家。
这说明,健康不仅仅是体重数字,更关乎身心整体状态。将关注点从单纯的减肥转向全面的健康与幸福,或许才能带来更持久的健康益处。而肥胖的治疗,也需要综合考量所有潜在因素,而非仅仅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