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面筋真是肠胃杀手?研究揭秘“敏感”真相
研究发现,自称面筋敏感的人无论吃不吃面筋,肠胃照样闹腾,心理因素或成关键。
不少人觉得自己吃不了面筋,可又不是乳糜泻,到底咋回事?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自称面筋敏感的人,肠胃问题可能跟面筋没啥直接关系。研究中,他们不管吃的是含面筋的酸奶还是不含面筋的,肚子胀、痛的感觉都差不多。墨尔本大学的副教授 Jessica Biesiekierski 是研究的主力之一,她说,这结果挺重要,因为很多人动不动就把肠胃不适怪到面筋头上。
大脑里藏着个小水池,脑脊液从那儿渗出来,流啊流,最后穿过脖子钻进脊柱。可这水咋动的,谁也说不清。西方国家里,真正得了乳糜泻的人只有1%左右,这种病是免疫系统跟面筋过不去,小肠发炎,只能靠无面筋饮食救命。Biesiekierski 说:“乳糜泻诊断很清楚,路子也明确。”可自称面筋敏感的人却有10%左右,她有点无奈:“这么多人吃无面筋饮食,可能压根没必要。”
面筋其实是小麦里的一堆复杂蛋白,黑麦、大麦,有时候燕麦里也有类似东西。彻底不吃面筋,就得跟一整类谷物说拜拜,时间长了,营养容易跟不上,钱包也得瘪不少。研究找了16个自称面筋敏感的人和20个健康对照者,让他们吃含16克面筋或乳清蛋白的酸奶,再连吃五天每天两个松饼,有的含8克面筋,有的啥也没有。两周后,换着吃,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吃啥。
结果呢?敏感组的人吃完面筋和安慰剂酸奶都喊累,对比健康组明显得多。松饼也是,不管有没有面筋,他们都说痛、胀。研究还测了尿液、血液和唾液里的皮质醇和炎症标记,吃面筋前后没啥变化。Biesiekierski 说:“他们一直喊肠胃不舒服,但这跟面筋没啥特别联系。”研究者猜,这可能是“反安慰剂效应”在作怪,就是你觉得这东西不好,结果真就不舒服。果然,敏感组的人一开始负面情绪就高。
Biesiekierski 干这行15年了,她说:“这些人的症状是真的,但面筋不一定是罪魁祸首。”之前有研究怀疑,果聚糖这种碳水化合物可能才是肚子不爽的真凶。她建议,别急着戒面筋,最好找个营养师聊聊,看看是不是高Fodmap食物(比如寡糖、二糖这些)在捣乱。“心理疗法,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肠道催眠,效果也不错,能调整肠脑连接,缓解症状。”
研究一共36人,规模不大。纽卡斯尔大学的 Kerith Duncanson 博士是个研究营养师,没参与这研究,但夸它设计得很巧妙。她提醒:“样本太少,要下定论还得再多点人。”她觉得这研究推进了理解,但没证明非乳糜泻面筋敏感不存在。她接触的病人里,有的查了一堆没结果,有的自己发现不吃小麦舒服点,就开始无面筋生活。
Jason Tye-Din 是沃尔特与伊丽莎医学研究所乳糜泻实验室的头儿,也没参与这研究。他觉得虽然人数少,但这研究加了块砖,说明非乳糜泻面筋敏感很可能不是面筋惹的祸。他说:“这研究很积极,很重要。希望以后能有更大规模的实验接着挖。”
想想看,有人一口面包下去就喊肚子痛,可研究发现,面筋可能只是个背锅侠。或许是心理在作祟,或许是别的食材在捣蛋,真相还没全露脸。肠胃这事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本文译自 The Guardian,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