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1 , 08:04
1

在屏幕时代,如何告别眼疲劳

屏幕时代,眼疲劳困扰大众。了解成因,掌握简单实用的防护方法,及时求助,就能有效保护视力,享受清晰舒适。

在屏幕几乎无处不在的今天,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正在悄然蔓延。这就是数字眼疲劳,一个曾经只在特定职业健康领域被提及的问题,如今却已演变成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公共卫生议题。

我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与日俱增,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社交,屏幕都扮演着核心角色。然而,这种依赖性的增强,也意味着我们的眼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风险。

近期的研究描绘出的景象着实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高达半数的电脑使用者可能会受到数字眼疲劳的困扰。这种状况绝非小事,它带来的一系列眼部及视觉症状,比如眼睛干涩、莫名流泪、发痒难忍、有灼烧感,甚至视力模糊、出现重影,都不仅仅是暂时的不适,更可能预示着潜在的慢性眼部问题,足以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和社交距离措施更是将人们的屏幕使用时间推向了历史新高。

疫情期间数字设备使用量的激增,与眼表疾病、视力障碍以及数字眼疲劳案例的急剧上升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关联。

长时间凝视屏幕,我们的眼睛究竟经历了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我们视觉系统精密的生理运作。

当我们专注于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会不自觉地大幅下降,同时眼睛需要持续用力聚焦在近距离的物体上。眨眼少了,近距离聚焦时间长了,就如同触发了一个开关,引发一连串的眼部问题,从轻微的刺激感,到令人苦恼的慢性干眼症,都可能接踵而至。

数字眼疲劳的症状五花八门,而且往往是悄然出现的。有些症状比较直接,比如眼睛疲劳、干涩、视力模糊;还有一些则更为隐蔽,像是莫名的头痛,或是颈部和肩部的酸痛不适。

尽管这些症状起初可能只是暂时性的,但如果放任不管,它们很可能会演变成持续性的困扰,甚至让人感到虚弱无力。

很多人以为屏幕发出的蓝光是导致眼睛疲劳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蓝光确实可能加剧眼部疲劳,并干扰我们的睡眠节律,但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它会造成永久性的眼睛损伤。

真正让眼睛受累的“元凶”,其实是不正确的用眼姿势和环境(即不良的人体工程学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及大大减少的眨眼次数。

那么,在这个屏幕无孔不入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视力呢?答案并非单一策略,而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结合的系统方法,它涵盖了改变用眼习惯、调整周边环境,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护眼小妙招,叫做“20-20-20”法则。具体来说,就是每隔20分钟,你就应该抬起头,花上20秒的时间,眺望远处大约20英尺(约6米)的物体。这个短暂的“暂停”能让你的眼部肌肉得到宝贵的放松,有效缓解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带来的紧张和疲劳。

虽然这个方法被广泛推荐,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其具体规则的有效性,科学界尚未进行特别严谨的研究论证,但其核心理念——经常让眼睛休息一下——绝对是明智之举。

别忘了,我们身处的环境同样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在柔和不刺眼的光线下工作,空气湿润清新,是不是眼睛也会感觉舒服很多?你可以试试用台灯把光线引开,避免直射眼睛;天干物燥时,打开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如果空气质量不佳,空气净化器也能派上用场,帮你过滤掉那些可能刺激眼睛的微小颗粒。

调整工作时的姿势和设备设置也同样关键。试着将屏幕放置在一臂远的距离,并且屏幕顶端略低于你的视线水平,这样可以减轻颈部的压力。不妨把屏幕上的字体调大一些,避免因为看不清而眯起眼睛。当然,一把能提供良好背部支撑的椅子,对于保持正确的坐姿也功不可没。

如果眼睛不适的症状持续存在,那就千万别犹豫,是时候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眼科医生或视光师能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比如是否存在屈光不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视、远视、散光等,这些问题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造成视力模糊)或是患上了干眼症。

眼科专家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一副特殊设计的眼镜,也可能是专门用于缓解特定眼部健康问题的药物。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正为更有效地应对数字眼疲劳带来新的希望。例如,一类名为新型TRPM8激动剂的药物,通过激活眼表的冷觉感受器来舒缓干眼引起的不适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与此同时,科技界也在积极探索。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可穿戴的生物传感器,它可以像贴片一样贴在眼睑下方,或者直接附着在隐形眼镜上,用以实时监测泪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要知道,眼泪不仅能反映眼表的健康状况,甚至可能关联到全身的健康信息。这项技术的突破,未来或许能彻底改变眼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眼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识别数字眼疲劳的早期信号,积极实践各种防护策略,并在需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我们就能大大降低因过度依赖屏幕而带来的视力风险。

数字眼疲劳带来的挑战并非无法克服。只要我们提高意识,学习相关知识,并真正把眼部健康放在心上,就完全可以继续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不以牺牲宝贵的视力为代价。

展望未来,将更加“眼友好”的技术和人体工程学设计融入我们的电子设备中,无疑会为我们的眼睛提供额外的保护层。

但在此之前,请务必记住:工作或娱乐之余,要时常让眼睛休息片刻,有意识地多眨眨眼。一旦出现持续的眼部不适症状,切勿拖延,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这样做,你便是在为守护自己清晰、舒适的视觉世界,迈出了至关重要的步伐。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