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
为了消灭蚊子,科学家建议在人血里下毒
科学家用nitisinone让血液毒杀蚊子,12小时内灭虫有望遏制疟疾。新药持久高效,或成抗疟新武器。
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用来控制蚊子数量并对抗疟疾:让人类的血液带上一种对蚊子致命的药物。这样一来,蚊子吸了血,就等于吃了最后一顿饭。这款药物名叫nitisinone,来自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个团队通过实验证明,只要人类血液中含有低剂量的它,就能让蚊子一命呜呼。
实验中,三位因遗传病而服用nitisinone的志愿者提供了血液样本。结果令人振奋:蚊子喝下这些血液后,12小时内全部死亡。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原本是用来治疗某些罕见遗传病的,它能阻断一种特定蛋白质的生成,减少人体内毒性副产物。可一旦蚊子喝下含nitisinone的血,很快就会一命呜呼。利物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微生物学家Lee R. Haines说:“要阻止昆虫传播疾病,一个办法就是让人类和动物的血液对这些吸血虫变得有毒。”
这项发现让人眼前一亮。nitisinone已经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用于治疗某些罕见病,如今它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抗击疟疾的新帮手。不过,这还只是个初步概念。其他抗寄生虫药物的先例提醒我们,杀虫效果虽好,却可能误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昆虫,甚至未必能降低疟疾发病率,所以热情得先收一收。
以往的研究显示,nitisinone对传粉昆虫等生态关键物种似乎无害,但它的广泛生态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如果将来大规模推广这种“蚊子杀手药”,耐药性也可能成为隐患。研究团队不仅拿蚊子做了实验,还用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剂量对人群的影响。他们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蚊子都逃不过nitisinone的毒手,尤其是那些更可能携带疟疾的老蚊子。
其实,用抗寄生虫药对付蚊子不是什么新鲜事。研究人员还将nitisinone与另一种药物ivermectin做了对比。ivermectin已经用于杀死吸血蚊子,效果也不错,尤其是在低浓度下就能见效。不过,nitisinone更快,通常一天内就能搞定,而且它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更长,蚊子撞上的概率也更高。寄生虫学家Álvaro Acosta Serrano坦言:“我们希望nitisinone能比ivermectin更胜一筹,结果确实很出色。”
更妙的是,nitisinone不像ivermectin那样攻击神经系统,神经毒性更低,也不像后者那样误杀其他昆虫。它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长得多,这意味着它的杀蚊效果能持续发挥,在实际应用中既安全又经济。Acosta Serrano还提到:“nitisinone是个多面手,甚至还能当杀虫剂用。”
疟疾每年仍夺走超过50万条生命,随着人口增长和耐药性增强,防控工作几乎停滞不前。这项新方法带来了些许希望。如果后续研究顺利,它或许能与其他措施联手,遏制疟疾传播,又不会伤及人类或野生动物。科学家们正摩拳擦掌,期待这一“血液毒药”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