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 08:01
1

隐私已死,断网是唯一的出路

从智能设备到数据泄露,隐私在上世纪已悄然消亡。亚马逊、黑客甚至政府都在窥探你我,唯有断网隐居才能求得安宁。

从智能手机到街头监控,再到层出不穷的安全漏洞,我们无处可逃。隐私这东西,似乎在上个世纪就寿终正寝了。如今想找回它,唯一办法怕是彻底“断网”,隐入山林。听起来夸张?可现实远比你想的更离谱。

比如最近,Amazon 宣布了一项让人不安的政策调整。从 2025 年 3 月 28 日起,Alexa 在某些 Echo 设备上的语音请求将不再本地处理,而是全部上传云端,只为给新版 Alexa Plus 的生成式 AI 铺路。这意味着你对 Alexa 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云端记录、分析。我不禁打个冷颤,可转念一想,这算什么新鲜事呢?我早就报道过,Amazon Fire 7 儿童平板的安全漏洞能让黑客窥探你家里的每一个亚马逊设备。这样的安全水准,你还敢信他们的 gadget?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有什么值得信任的呢?2024 年,National Public Data 遭遇了一场灾难性数据泄露,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近 29 亿人的敏感信息暴露无遗,包括社保号码、地址和出生日期。这家公司直接被拖垮,宣布破产。再看看 UnitedHealth Group,那场勒索软件攻击让超 1 亿人的数据落入黑手。他们掏了一大笔赎金,可数据真的安全了吗?谁知道呢,我看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更别提中国的“盐台风”间谍行动了。这次攻击渗透了至少九家美国电信网络,连总统 Donald Trump 和前副总统 Kamala Harris 的通信都被监听。哦,对了,可能还有你我的对话。事情有多糟?没人说得清。特朗普政府解散了负责调查的美国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后来虽然决定重建,可这效率,谁信得过?

说到政府,美国现任当局对隐私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去。他们推出了个“政府效率部门”(简称 DOGE),声称要清查所有机构的欺诈行为,可这部门连一个法务会计师都没有。相反,这群 Elon Musk 的拥趸忙着从社保局和其他部门复制敏感数据。我们的隐私怎么办?没人知道。显然,隐私在他们眼里排不上号。

还有更离谱的。基因研究公司 23andMe 刚宣布破产,1500 万人的 DNA 数据,包括你的,会怎样?天晓得,全看买家是谁。加州检察长已经建议用户赶紧删数据。可即便你删了,有些痕迹还是抹不掉。我暗自庆幸,自己没啥遗传病,不然保险公司得掂量掂量才敢给我开保单。

数据满天飞,AI 还忙着把它们吸进肚子里,让追踪我们的每一步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从伦敦街头近百万个摄像头——差不多每十人一个,到线上社交平台如 Facebook 和 X 的严密监控,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眼皮底下。想躲?除非你彻底离线。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希望。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美国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都在试着管管这些公司,让他们对数据负责点。可“负责”是个啥标准,谁也说不清。Edward Snowden——还记得他吗?——早在 2015 年就教过我们怎么自保,那些招数放到今天依然管用。

但说实话,隐私这只精灵早就跑出瓶子了,想塞回去?晚了。你能做的,就是尽量少暴露自己。比如关闭手机定位服务,或者干脆换个注重隐私的操作系统,像 e/OS 那样的。我还能举出一堆例子,可说了也没用。如今这世道,除非你彻底“断网”,不然别指望找回 20 世纪末的那份安宁。就是这么简单。

本文译自 The Register,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