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1 , 08:00
3

地球的淡水资源正在迅速减少

研究揭示地球陆地储水急剧减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气候变暖是主因,地球自转也受影响,亟需行动。

地球的水,无论是藏在土壤里,汇在湖泊中,还是奔流于江河,其总量正悄然缩减。而这对滋养万物的农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甚至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一次寻常的探亲旅途,却意外揭开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墨尔本大学的水文学教授 Dongryeol Ryu 与其合作者 Ki-Weon Seo 正同乘火车。途中火车因技术故障临时停靠,Seo 便拿出电脑处理工作以打发时间。就在这时,数据分析中跳出了一个让 Ryu 几乎不敢相信的结果:地球陆地上储存的水量,似乎正在以一种“惊人的”规模流失。

“我们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模型算错了’,” Ryu 回忆道。

然而,经过长达一年的反复核查与验证,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令人不安的结论:那并非错误。

他们的研究成果,于本周四正式发表在权威期刊《科学》之上。研究明确指出,全球变暖正显著蚕食着地球的陆地水库——无论是土壤里的水分、湖泊河流的蓄水,还是冰雪覆盖,其总量都在减少。这种变化不仅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打击,也加剧了海平面的上升。研究人员特别强调,大量淡水从陆地流向海洋的趋势,对于依赖灌溉的农业而言,是一个尤其严峻的警讯。他们希望这项研究能警醒世人,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遏制对水资源的过度索取。

数据揭示的现实触目惊心:仅在过去大约二十年间,全球土壤损失的水分就超过了 2000 千兆吨。为了让这个数字更具象,研究者打了个比方:这相当于格陵兰岛在 2002 年至 2006 年间冰川融化损失量的两倍多!伴随而来的是,曾经十年一遇的农业和生态干旱变得更加频繁,全球海平面持续上涨,甚至连地球自转的地轴也因此发生了微小的偏移。

为了确保结论的可靠性,Ryu 和同事们交叉比对了三种不同的数据来源,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地球陆地确实不如以往那样能够“锁住”水分了。他进一步解释说,这项发现也印证了一个农民们凭经验早已熟知的现象,或者说揭示了土地更深层的一个特性:即便在一场大旱之后迎来瓢泼大雨,甚至引发洪水,这并不代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储备就能立刻恢复如初。

“给人的感觉是,土地似乎失去了恢复到原有储水水平的那种‘弹性’,” Ryu 形象地比喻道。

那么,土地失去的这种“弹性”还能回来吗?研究人员的答案是,这完全取决于人类接下来的行动——我们是否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并且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使用水资源的方式。现实情况是,持续升温给植物带来了更大的“热压力”,迫使它们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才能生存。与此同时,农业,尤其是依赖大量灌溉的现代农业,仍在不断抽取着远超其可持续承载能力的水量。更令人忧虑的是,尽管警钟长鸣,人类社会整体上仍未展现出足够强大的决心去扭转局面,温室气体的排放依旧在持续。

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环境科学教授 Katharine Jacobs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项研究,但她对此评论道:“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能扭转类似趋势的长期气候变化,未来理论上也可能再次出现,但恐怕在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她解释说,“只要温室气体还在持续导致全球变暖,并且这种影响将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带走水分的速度就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减缓下来。”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还为另一个科学谜题提供了佐证:地球自转时那微乎其微的“摆动”,其成因之一正与全球水分布的变化,也就是陆地湿度的改变息息相关。

波茨坦大学的水文学与数据科学教授 Luis Samaniego 在《科学》杂志上为这项研究撰写了评论文章,他难掩兴奋之情:“读到这项成果时,我激动极了!这好比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迷人拼图,恰好在此时此刻被拼凑完整,证实了一些我们过去无法确证的现象。”

然而,Samaniego 话锋一转,强调这项发现绝不仅仅是满足科学好奇心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响亮的警钟。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不妨将地球自转的这种微小摆动想象成给地球做的心电图。那么,这次观测到的变化,就好比心电图上检测出了心律不齐的信号。

“而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就像是明明看到了异常信号,却选择对医生的警告置若罔闻。”

本文译自 thehimalayan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