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阿司匹林:抗癌神药还是双面剑
阿司匹林或能防癌,尤其是结直肠癌,但效果因人而异。研究显示它对高风险人群更有用,可对老年人却可能增癌风险。
想象一下,一种便宜又常见的小药片,竟然能预防癌症,甚至帮癌症康复者挡住复发。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阿司匹林真有这潜力吗?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挖这条线索,结论却像迷雾中的风景,时隐时现。
故事得从1988年说起。那年,澳大利亚的研究者发现,这种止痛药居然和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扯上了关系。从那时起,100多项观察性研究接连上阵,想搞清楚阿司匹林到底跟哪些癌症有缘。可结果呢?时而让人振奋,时而又泼冷水。
拿结直肠癌来说吧,英国的 NICE 指南明确建议,有林奇(Lynch)综合征的人每天吃点阿司匹林。这是一种遗传病,会让人更容易得这种癌。为什么管用?可能是阿司匹林能压住肠道里那些可能变癌的病灶。可对普通人来说,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有些研究说它能降低风险,可最近一篇论文却发现,对于治好结直肠癌的人,阿司匹林跟安慰剂比起来,根本没帮他们多活几天。
更糟的是,2018年还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每天吃阿司匹林,癌症死亡率反而更高,尤其是胃肠道癌症,包括结直肠癌。Harvard 大学的 Andrew Chan 却不买账。他觉得那项叫 ASPREE 的试验太局限了,参与者都70岁以上,跟踪时间还不到5年,结论能信几分?于是,他带着团队翻看了美国30年、超10万人的数据。这些人自己报了是否常吃阿司匹林。结果挺有意思:每周至少两片阿司匹林,能防结直肠癌,但主要是对那些生活习惯最差的人,比如不爱运动、抽烟喝酒的家伙。饮食健康、不碰烟的人,效果就没那么明显。
Chan 觉得,关键是得因人而异,给最需要的人开药。比如那些不听劝、不改生活习惯的高风险人群。“我希望未来能更清楚地找出哪些人能从阿司匹林里捞到好处,哪些人可能会吃亏,”他说。不过他没打算做随机对照试验,毕竟阿司匹林副作用不小,像胃溃疡和出血,得好好掂量。
“从70岁起,出血风险会暴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 Mangesh Thorat 补充说。他猜测从50岁左右开始吃,持续5到10年,兴许是个好主意。可癌症种类不同,阿司匹林的表现也两样。有一项研究追踪了100多万人20年,发现长期吃阿司匹林可能降低结肠、直肠和胃癌风险,却会增加肺癌和膀胱癌的概率。还有2024年4月的数据,乳腺癌康复者每天吃阿司匹林,复发率和生存率跟安慰剂没啥区别。
不过,瑞典 Karolinska 研究所的 Anna Martling 带来了一线曙光。她和团队发现,手术后给有特定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吃阿司匹林,复发率能砍掉一半。这些突变占结直肠癌的15%到20%,涉及 PI3K 信号通路,可能推动癌症发展,而阿司匹林或许能堵住这条路。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的 Han Chong Toh 直呼:“这么便宜的药,效果这么惊人,真是振奋人心!”当然,他也说,还得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认。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也在小鼠身上试了试,发现阿司匹林能减少一种叫血栓素 A2 的脂质。这东西会干扰 T 细胞认出并干掉扩散的癌细胞。这结果让人觉得,阿司匹林的潜力还没挖尽。团队成员 Rahul Roychoudhuri 说:“阿司匹林能不能防癌扩散,答案还没定论。”他相信,未来研究能告诉我们,到底谁能从这小药片里捞到最大好处。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是把双刃剑。对某些人,它可能是抗癌利器;对另一些人,却可能是隐患。研究还在继续,答案慢慢浮出水面。
本文译自 New Scientis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