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8 , 08:08
6

看人抖腿就抓狂?“恐动症”困扰很多人

看见别人抖腿就烦躁不安?这种“恐动症”现象比想象中普遍,可能影响高达三分之一的人,成因待解。

看到别人坐立不安、小动作不断,你是否会觉得心烦意乱?甚至难以忍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研究表明,这种因看到他人抖动、坐立不安而产生的紧张不适感,其实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心理现象,影响的人数可能高达三分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恐动症”(misokinesia),字面意思是“对动作的憎恶”。直到近些年,科学家们才开始对这个奇特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它更多地是在与其相关的“恐声症”(misophonia)——一种听到某些重复性声音会感到烦躁的病症——的讨论中被提及。

研究人员指出,恐动症与恐声症有相似之处,但它的触发因素通常更多是视觉上的,而非声音相关的刺激。

“恐动症被定义为,当看到他人做出微小且重复的动作时,比如看到某人无意识地抖手或抖脚,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或情绪反应。”由当时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第一作者、心理学家 Sumeet Jaswal 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在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这样解释道。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关于这一主题的科学研究却付之阙如。

为了加深我们对恐动症的理解,Jawal 和她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称之为对恐动症的“首次深入科学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对他人坐立不安的小动作高度敏感,是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面对的困扰。

在一系列涉及超过4100名参与者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恐动症在一群大学生和普通人群中的普遍程度,考察了它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探究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

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自我报告,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重复性的、坐立不安的行为存在某种程度的恐动症敏感性。”

这些结果支持了一个结论:恐动症敏感性并非仅限于临床人群的现象,相反,它是更广泛的普通人群中许多人共同面临的一种基本的、但迄今为止未被充分认识的社交挑战。

分析显示,恐动症有时确实会与恐声症的声音敏感性相伴出现,但也并非总是如此。

这种现象在个体间的表现差异似乎很大。有些人只报告了对坐立不安等刺激的低度敏感,而另一些人则感觉受到了严重影响。

UBC的心理学家 Todd Handy 解释说:“他们在情感上受到负面影响,会体验到愤怒、焦虑或沮丧等反应,并且在社交场合、工作和学习环境中的乐趣也会减少。有些人甚至因为这种情况而刻意减少社交活动。”

Handy 开始研究恐动症,是在他的伴侣告诉他,他自己就是一个爱坐立不安的人,并坦白说,每当看到他(或者实际上是任何人)坐立不安时,她都会感到压力。

Handy 说:“作为一名视觉认知神经科学家,这真的激起了我的兴趣,想弄清楚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么,那个价值百万美元的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别人坐立不安如此令人讨厌呢?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些测试,试图探究人们的恐动症是否源于其视觉注意力的高度敏感,即无法有效屏蔽出现在其视觉边缘的干扰事件。

然而,基于早期实验的结果,这方面的证据尚无定论。研究人员并未找到确凿证据表明,反射性的视觉注意机制对恐动症敏感性有实质性的贡献。

因此,虽然我们目前对于恐动症的认知根源探索才刚刚开始,但研究人员确实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假设性的方向。

Jaswal 说:“我们想要探索的一种可能性是,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这些神经元在我们自己活动时会激活,但当我们看到他人活动时,它们同样会激活……例如,当你看到某人受伤时,你可能也会不由自主地退缩一下,因为对方的痛苦如同镜像般反映在了你自己的大脑中。”

由此推断,那些容易产生恐动症的人,可能在潜意识中对坐立不安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共情——但并非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

Jaswal 解释说:“人们坐立不安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感到焦虑或紧张。因此,当患有恐动症的人看到别人坐立不安时,他们可能会‘镜像’这种状态,自己也感到焦虑或紧张。”

至于这是否就是恐动症背后的真正机制,只有未来的深入研究才能给出确切答案。Jaswal 在2024年对21名志愿者进行的一项后续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可能与难以从刺激中脱离注意力有关,而非最初的分心。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个看似不寻常的现象,显然比我们之前意识到的要普遍得多。

Handy 最后说:“对于那些正遭受恐动症困扰的人们,你们并不孤单。你们面临的挑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真实不虚的。”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