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危机时加大投资而非裁员,两年后 iPad 诞生。
苹果联合创始人 Steve Jobs 曾分享过他是如何应对互联网泡沫破灭及随后的经济低谷的。这位已故的 CEO 并未选择裁员或削减预算,而是反其道行之,将重心放在“逆势投资,安然度过低迷期”上。正是这种策略,让苹果在 2008 年金融海啸仅两年之后,便推出了划时代的 iPad。
经济前景不明朗,对任何规模的企业领导者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哪怕一丝忧虑的苗头都可能引发股价的震荡。但 Steve Jobs 却是一位深谙如何在风雨中保持定力的大师。他当年应对 2000 年互联网泡沫和 2008 年经济危机的宝贵经验,或许正是当下商界领袖们亟需借鉴的蓝图。时光回溯到 2008 年,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Jobs 谈及了当时的经济衰退。
“我当时告诉整个公司,我们就是要靠投资来闯过这轮低迷期,”他回忆道。“我们不会裁员。要知道,我们当初费了多大劲才把这些优秀的人才招揽到苹果,绝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 Jobs 非但没有削减开支,反而增加了公司的研发预算,“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当经济回暖之时,我们能够领先于竞争对手。”
“事实证明,我们当时就是这么做的,”这位已故的 CEO 补充说,“而且效果显著。所以这一次,我们依然会坚持同样的策略。”
他的话并非空谈。回想 2003 年,当许多公司还在从科技股崩盘的阴影中艰难复苏时,苹果却逆势推出了 iTunes。要知道,纳斯达克 100 指数可是花了超过 15 年的时间才重返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巅峰。而在此期间,苹果又相继推出了 iPhone 和 App Store,不断引领潮流。
当 2008 年的经济衰退席卷而来时,苹果依然保持着强劲的销售势头,智能手机和电脑的销量数以百万计。仅仅两年之后,iPad 便横空出世,再次改变了世界。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经历经济低谷后能够真正实现繁荣的公司仅占 9%。而像苹果这样,敢于在逆境中进行明智投资的企业,往往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苹果正面临着其历史上最严峻的时期之一。尽管最近因美国总统 Donald Trump 宣布暂缓推行曾引发市场恐慌的关税计划,苹果股价迎来了自 1998 年 1 月以来的最佳单日表现,但在其库比蒂诺总部,恐怕还远未到开香槟庆祝的时候。毕竟,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
Trump 提升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对于严重依赖海外生产的苹果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其绝大多数标志性电子产品都在海外生产。根据 Wedbush 的数据,苹果大约 90% 的 iPhone、75% 到 80% 的 iPad 以及超过 50% 的 Mac 都在中国制造。有专家向《财富》杂志指出,新增的关税成本几乎肯定会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最坏的情况下,像新款 iPhone 16 这样的产品,其价格可能会飙升至令人咋舌的 2000 美元以上,这显然是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的。
来自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研究总监、苹果问题专家 Jeff Fieldhack 认为,Trump 的关税可能仍是一种谈判策略。但他也警告说,如果这场贸易争端持续数月,苹果恐怕很难再坚守 Jobs 那种“安然度过风暴”的投资哲学了。
当然,CEO 在不确定性面前如何应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手中的牌。摩根大通 CEO Jamie Dimon 在回忆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形容自己的管理风格是“更为亲力亲为”。但考虑到当时银行正是风暴的中心,他恐怕也别无他选。
他在“How Leaders Lead”播客节目中分享道,时任贝尔斯登 CEO 的 Alan Schwartz 曾在一天晚上给他打来电话,提出了一个十万火急的请求:当晚就需要 300 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最终,摩根大通在那周晚些时候成功收购了贝尔斯登,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市场崩盘。Dimon 认为,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自 2005 年底接任 CEO 伊始,就始终将资本充足、流动性充裕和盈利能力放在首位。
在危机最紧张的时期,他每天从早上 5 点工作到晚上 10 点,一周五天连轴转。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动荡中领导的真谛:“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全心服务客户,把工作做到极致。不要只在顺风顺水时沾沾自喜,更要为风浪骤起时做好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