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赛事如今吸引着前所未有的参与者,而一项最新分析带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尽管参与人数激增,在这些赛事中发生心脏骤停的整体几率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因此导致的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这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名为“赛事相关心脏事件注册库”(RACER)的数据。该数据库专门记录美国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中的心脏骤停事件。研究团队细致比对了2010年至2023年间(涵盖443场赛事)的数据与更早的2000年至2009年的记录。
在详细审视2010年至2023年的数据时,研究人员发现,在高达2930万名冲过终点线的选手中,共记录到176例心脏骤停事件,其中59人不幸离世。数据显示,心脏骤停导致的死亡比例在2010年至2019年间维持平稳,但在2020年至2023年间出现了轻微上扬。研究人员推测,这或许与新冠疫情初期,人们接受心脏疾病筛查和检测的机会减少有关。
但放眼全局,一个积极的趋势不容忽视:在整个研究观察期内,长跑赛事中心脏骤停的致死风险确实显著降低了。与2010至2014年相比,2015至2023年间的死亡率下降了足足48%。更令人鼓舞的是,一旦发生心脏骤停,跑者的生存机会也大大增加:其病死率(即发生心脏骤停后的死亡比例)已从2000至2009年期间惊人的71%,大幅降至2010至2023年期间的34%。
是什么带来了如此显著的进步?研究作者明确指出,这主要得益于赛道沿线旁观者的早期心肺复苏(CPR)介入,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迅速有效使用。他们强烈呼吁,在未来的赛事中必须继续确保这些救生措施的普及和随时可用性。
风险因素方面,研究也确认了一些已知情况:男性遭遇心脏骤停的风险高于女性,全程马拉松的风险也大于半程马拉松。而在这些不幸事件背后,最常见的“元凶”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
研究人员还特别提到,相比于铁人三项运动员,长跑运动员发生心脏骤停的比率其实更低。他们进一步观察到,绝大多数心脏骤停事件,往往发生在比赛的最后冲刺阶段,尤其是在距离终点线近在咫尺的地方。
本文译自 The Washington Post,由 BALI 编辑发布。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