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09 , 23:00

鼠妇如何变身可爱的女孩子呢?借助外界基因

[-]
“性”远流长—沃尔巴克氏体对鼠妇的性别发育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即使它早已不再感染鼠妇

当普通鼠妇的性染色体失活时,来自细菌的基因就派上了用场。多亏了性染色体中来自细菌的基因片段一些鼠妇才得以发育为雌性。

Richard Cordaux根据普瓦捷大学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简称CNRS)的研究成果在9月29日在国际昆虫学大会上发表称,使鼠妇发育为雌性的DNA可以追溯至沃尔巴克氏体(译者注:立克次氏体科下的一属细菌,常感染节肢动物)

许多沃尔巴克氏体都能感染多种节肢动物,它们能通过母婴传播并让它们的寄主更容易发育为雌性(从而产生更多的雌性后代)。在普通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产于欧洲并被引进到北美)身上,沃尔巴克氏体能用两种方式让寄主更容易发育为雌性:仅仅感染母本,那些感染虫卵的沃尔巴克氏体就能在不需要任何基因传播的情况下让基因为雄性的胚胎发育成功能完善的雌性个体。

沃尔巴克氏体连续累代感染的长期影响使得让鼠妇发育为雌性的性染色体渐渐失去功能。因此,那些没有受到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鼠妇种群依然能产生相当数量的雌性的情况就显得非常奇怪了。Cordaux和他在普瓦捷大学的同事Clément Gilbert已经弄清了沃尔巴克氏体让鼠妇发育成可爱的女孩子的第二种方式:将自己的基因直接加入鼠妇的基因组。

对鼠妇的性决定机制充满好奇的研究员们已经成功还原了沃尔巴克氏体将决定雌性的基因植入鼠妇染色体的情况,来自细菌的基因制造出了新的性染色体。

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研究共生和寄生的Steve Perlman在听完Cordaux的演讲后称:“令人惊讶,”这种两种关系甚远的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是“本领域的重大发现”,外来基因的介入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影响着物种的进化。演讲的观众中有来自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Ellen Martinson和Vincent Martinson,他们同样在自己2016年的论文中描述来自微孢子虫(译者注:虽名为“虫”却实际上是真菌界的一个门,感染寄生动物)的DNA在一些胡蜂体内用于控制毒素的合成。

本文译自 sciencenews,由 黑鳞鸡冠蛇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