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社会人都自私?电击实验结果证明并非如此
悲观主义者认为所有人都有只顾自己利益、自私自利的弊病。但新近研究发现,很多成年人都愿意为一个陌生人无私奉献自己的金钱。
[-]
这项由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学者做的小电流电击实验证明,人们甚至愿意花费两倍的钱来拯救那些被电击的人,而当电击自己时更无所谓。
该实验选取了80组成年志愿者,是第一次用实验来证明人们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以及愿意为陌生人花多少钱以减轻他们的痛苦。需要提出的一点是,这是不记名参与,每个人都是匿名的,没有为了好名声而做戏的成分在里面。
这个实验取得的可喜成果刚好与先前的经济研究形成反差,在这之前研究员们都声称人们比起关心他人,更关心自身的利益。
决定者与接收者的实验
实验中,160个彼此陌生的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决定者与接收者的位置上,每人都会承受固定范围的轻微电击,强度不至于无法容忍。每个决定者都坐在单独的一个有电脑的房间,参与大约150次试验。在每次试验中他们都能选择不同程度的电击,最多的是20次,得到20英镑。举个例子,决定者可以给自己和接收者选择10英镑电7次,或者是15英镑电10次。
[-]
选好了以后,决定者和接收者分别承担电击,不管选哪种决定者都能拿到相对应的钱。只要实验结束,两头都被电击了,决定者就能获得金钱。也就是说,决定者的决定是真的影响他们获得报酬的金额的。如果不想被电击,就得出相应金额以免受电击之苦。
至于决定者的决定也是对外保密的,以免他们事后受到报复或者决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结果不客观。但结果表明,人们愿意花20英镑来抵消一次电击实验以免自己承受不住,但对接收者愿意花40英镑保护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在别人身上平均要花8英镑,在自己身上则花4英镑。
在实验结束时,志愿者们可以选择将他们的一部分酬劳捐给慈善机构。虽然在实验中,人们在对他人的伤害时表现出了高度的无私之心,但是他们只愿意捐赠奖金的20%给慈善机构,与先前的研究相一致。这一相对自私的行为表明,人的无私是视环境而定的。
实验主要作者Molly Crockett解释道,这些结果不仅反驳了传统的对人类自身利益的看法,也对“无私”这个词给出了更现代化的观点。
最近的理论主张的都是人们可以再一定程度上考虑别人的利益,但不要超过自己的。我们的实验却证明了,当事情涉及到伤害时,多数人都会选择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人们宁愿自己承受更多痛苦获得利益也不要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
科学家们还在志愿者做决定时进行了实时监控,他们发现当决定者在决定接收者的电击时候,考虑的时间要长很多。实验中最无私的那个人花了最长的时间考虑对接收者的电击次数,这表明他们那时或许正在道德与金钱之间挣扎。
新研究与20世纪60年代的类似研究对比
20世纪60年代初,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做了一个由30个开关的电击发动器,上面清楚地标识了电压强度。贴着“适度”标签的按钮对应的电流是75V—120V,“强”的按钮对应的是135V—180V。而375—420V的按钮上则贴着“危险,435—450V”的字样,实际上它们只是在真实电压之上加上了很大的噪音。
这个实验以“记忆与学习”的名义征集了40个人,并在开始之前就对他们承诺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得到应得费用。参加者被给定了“老师”的角色,下面坐着的“学生”(知道内情的人)被绑在椅子上,身上连接着电极。
在另一个房间里,每当学生回答错一个问题老师就得给学生一次电击,每次的惩罚往上增加15V。虽然按下按钮并不会真正产生电击效果,只是触发相应音效。这一实验的出发点是,一个人如果被告知要给陌生人惩罚,会最大限度地施以多重的处罚,哪怕他们知道这个处罚实施下去会对被罚的人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结果却给我们展示了人性中非常消极的一面。
虽然40个受试者里,大部分都知道最大电压不能300V,但还是有25个人把惩罚程度升级到了最大电压,如果这些电击真实地施加到人身上是会导致人死亡的。
Milgram博士原本以为,不到3%的人会真的不停增加电压,而这部分人很可能是患有精神疾病。但最后的结果却是65%的人没有限度地增压。越自私的人在决定别人的惩罚时越快,这表明他们可能缺乏道德与责任的思想约束。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为别人做决策的速度,包括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的速度都能反映这个人的道德水平。
这种逻辑关系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上,我们形容那些道德高尚、值得标榜的人“考虑周到(thoughtful)”、“体贴慎重(considerate)”,而自私的人通常就用“考虑不周(thoughtless)”和“不替别人着想(inconsiderate)”的词汇形容。
虽然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不让别人的痛苦的方面做得很无私,但在给慈善机构捐款这件事情上却表现得很自私。金钱的交换似乎展现出人性最坏的一面,而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还是更乐意选择帮助他人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