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15 , 11:32
13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

TikTok在美或将被禁,引发用户涌向中国小红书。跨文化互动与数据安全争议持续发酵。

Manimatana Lee过去五年间在TikTok上建立了稳定的粉丝群体,吸引了近1万名关注者。她的视频展示了她在威斯康星州的日常生活:一边吸尘一边背着小女儿的画面吸引了大量观看。去年11月,她边跳舞边洗碗、怀里抱着熟睡的宝宝的视频,更是获得了超过百万次观看。

如今,美国最高法院即将裁决是否因国家安全问题封禁TikTok,Ms. Lee与其他寻找替代方案的美国人开始转向中国的社交媒体应用小红书(Xiaohongshu)。她在TikTok上发文呼吁粉丝跟随她,“如果他们禁了TikTok,我们全转到另一个中国应用,岂不有趣?”

本周二,小红书成为美国苹果商店最受欢迎的免费应用。这款拥有超过3亿用户的应用以分享短视频和文字帖子为主,虽然主要用户群在中国,但一些美国用户表示,他们对TikTok与中国的联系并不在意,下载小红书也是为了表达这一态度。

TikTok由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拥有,自疫情以来因其推荐算法风靡全球。尽管如此,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立法者警告,中国政府可能借助TikTok访问用户数据,甚至传播虚假信息,这引发了广泛争议。

小红书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小红书”,一些美国用户将其昵称为“Red Note”。Ms. Lee表示,她并不在意使用中国应用,“这对我来说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能让我感到快乐就够了。”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创作者起诉政府试图阻止封禁TikTok的法律,并获得TikTok的法律援助。但Ms. Lee强调,她对小红书的兴趣与任何公司的奖励无关。

美国用户聚集在小红书的#TikTokrefugee标签下,与中国用户进行跨文化互动。这一标签已被浏览超1亿次,相关讨论帖高达250万。小红书的国际用户需要适应中文为主的界面,有些人甚至借助截图和ChatGPT翻译来参与对话。

小红书的用户所在地会标注国家或中国的省市。这种透明性促成了一些幽默的互动:一位美国用户写道,“我们来找中国间谍,求他们让我们留下。”上海的一位用户回复,“批准,欢迎来到红书。”

根据数据公司Similarweb的统计,截至去年12月,小红书85%的流量来自中国。这款应用在20到30岁的女性中尤为流行,其长评论区成了用户讨论日常问题的热门场所,有点类似Reddit。

本周二,超过10万人参与了一场由“TikTok Refugee Club”(TikTok难民俱乐部)主持的群聊,围绕城市安全与中国用户展开对话。另一场观看量超3万次的讨论中,用户交换了如何避开平台敏感内容审查的技巧。

一位曾活跃于TikTok的用户上传视频后,中国用户用一张猫咪伸出爪子的表情包回复:“我是你的中国间谍,把你的数据全给我。”

截至目前,小红书的跨文化交流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美国用户与中国用户之间的对话不仅涉及日常生活的琐事,还包括文化差异和社会现象。用户们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一些美国用户表示,他们对小红书上看到的中国文化感到好奇和新鲜。

不过,这种跨文化互动也并非完全没有争议。部分用户抱怨平台对敏感话题的限制。尤其是在涉及到政治话题时,评论和内容可能会被迅速删除。一些用户分享了如何在平台上规避这些规则的小技巧,比如使用隐晦的语言或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此同时,小红书的算法设计和用户体验也吸引了不少新用户。一些美国人表示,虽然语言是个障碍,但小红书上长篇的文字讨论和丰富的内容比起TikTok更有深度。相比短视频的快速消费,他们更喜欢在小红书上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

对很多人来说,小红书不仅仅是一个“TikTok的替代品”。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的窗口。尽管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很多用户仍然乐在其中。

然而,对于这个平台的未来,不少人表示担忧。一方面,随着小红书在美国的迅速流行,监管机构可能会将目光转向这一平台,特别是在数据隐私和内容审查方面的问题上。另一方面,美国用户的大量涌入可能会改变小红书原有的社区氛围,这对于长期用户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截至目前,小红书官方并未对这一现象作出公开回应。而在平台的评论区,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的对话仍然在持续。一位用户调侃道:“谁能想到,我们的跨文化交流竟然是靠一个社交媒体应用实现的。”

本文译自 The New York 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