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物理学家:暗能量或许并不存在
关于宇宙如何膨胀的谜团,多年来科学界一直假设暗能量的存在。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团队认为,这一概念可能根本多余。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通讯版》。
过去一个世纪,科学家通常认为宇宙在各个方向上均匀膨胀,为了解释无法理解的未知现象,他们引入了“暗能量”这一假设。然而,这一理论始终存在争议。
如今,研究团队通过改进超新星光曲线的分析发现,宇宙的膨胀更“分块化”,并非完全均匀。这一发现支持“时空景观”模型,该模型认为宇宙膨胀的差异并非加速膨胀的结果,而是与我们如何校准时间和距离有关。
研究指出,重力会使时间变慢,因此空旷宇宙空间中的理想时钟比星系内部的时钟走得更快。在银河系内,时钟可能比宇宙空洞中的时钟慢约35%。这意味着宇宙空洞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十亿年,从而允许空间膨胀更多,这让膨胀速度看起来更快。
研究负责人David Wiltshire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不需要暗能量也能解释宇宙看似加速膨胀的现象。暗能量实际上是对膨胀动能变化的误解,而这种变化在一个不均匀的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他补充道:“这一研究为解决宇宙膨胀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借助新数据,这一重大谜题或将在本世纪末得到解答。”
暗能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微弱反引力,占宇宙质量-能量密度的约三分之二。标准的“ΛCDM宇宙模型”需要暗能量来解释观测到的宇宙膨胀加速。然而,随着新的观测结果出现,这一模型正面临挑战。
首先,宇宙大爆炸的余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表明,早期宇宙的膨胀与当前膨胀速度存在矛盾,这被称为“哈勃张力”。其次,“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最新高精度数据分析发现,与暗能量恒定不变的ΛCDM模型相比,暗能量随时间演变的模型更符合观测结果。
这些问题难以通过传统的膨胀模型解决。经典的弗里德曼方程假设宇宙平均上是均匀膨胀的,忽略了宇宙中复杂的结构。然而,现实中,宇宙充满了星系团、丝状结构和巨大空洞,远非均匀分布。
Wiltshire教授表示:“如今的数据量足以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简单的平均膨胀规律如何从复杂性中产生?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致的简单膨胀规律,并不需要遵循弗里德曼方程。”
研究人员指出,2023年7月发射的欧洲航天局“欧几里得”卫星有能力验证“时空景观”模型和弗里德曼方程之间的差异。然而,这需要至少1,000个高质量超新星的独立观测数据。
2017年,这一模型曾被测试,但结果仅比ΛCDM模型略优。为了加强证据,坎特伯雷团队与Pantheon+合作,分析了1,535个超新星的数据。他们称,新数据提供了“非常强的证据”,不仅支持“时空景观”模型,还可能解决“哈勃张力”和其他与宇宙膨胀相关的异常现象。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观测,例如来自“欧几里得”卫星和“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将为“时空景观”模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科学界正竞相利用这些新数据揭示宇宙膨胀和暗能量的真实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