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2 , 07:03

谷歌声称其新量子芯片证明多重宇宙存在

谷歌周一宣布推出其最新的量子计算芯片Willow。这款芯片的速度和可靠性本身已足够吸引关注,但真正让科技界震撼的是博客文章中提到的一个更为惊人的说法。

谷歌量子AI创始人Hartmut Neven在博客中表示,这款芯片的运算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可能借用了来自其他宇宙的计算能力。

因此,他断言芯片的表现表明平行宇宙的存在,并且“我们生活在一个多重宇宙中”。

以下是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Willow在这一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令人惊叹:它完成了一项计算,仅用了不到五分钟,而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也就是10泽年(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年)才能完成。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超越了已知物理学中的时间尺度,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年龄。这为量子计算在多个平行宇宙中进行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与David Deutsch首次提出的多重宇宙预测一致。

这一对现实本质的“重磅发言”引发了一些人的怀疑,但也有一些自称对量子物理有所了解的网友认为Neven的结论并非没有道理。尽管多重宇宙常见于科幻作品,但它也是量子物理创始人严肃研究的领域之一。

怀疑者指出,这些性能数据基于谷歌数年前自己创建的基准测试。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在其他宇宙中存在与你相似的“平行版本”,只能表明测试标准的来源。

与传统数字计算机依靠二进制位(0或1,开或关)运算不同,量子计算机依赖极其微小的量子比特(qubits)。这些量子比特可以是开或关的状态,也可以是两者的叠加,还能利用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即无论距离多远,两个或多个粒子的状态会保持关联。

量子计算机利用这些量子力学特性,解决传统计算机目前无法应对的高度复杂问题。

问题在于,量子计算机使用的量子比特越多,出错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尚不确定量子计算机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其预期的可靠性和强大性能。谷歌推出Willow的目标是减少这些错误,而Neven表示这款芯片达成了这一目标。

本文译自 techcrunch,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4)


pony 2024年12月12日 08:40 / 重庆市1楼
都说到多重宇宙了,不如说得更玄幻些,“不是计算出了结果,而是选择出了一个存在这个结果的多重宇宙作为现实”,那不更吸引眼球
#12757675 / 举报 / OO [46] / XX [4]
阿了个乐 2024年12月12日 09:26 / 上海市2楼
翻译一下, 我们造出来了一个速度超快的芯片, 但是我们没弄懂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快
#12757873 / 举报 / OO [58] / XX [2]
今天疯 2024年12月12日 10:04 / 河南省郑州市3楼
这就是传说中的: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玄学)
#12758048 / 举报 / OO [4] / XX [19]
solatrader 2024年12月12日 10:35 / 上海市4楼
按这个说法,那与此同时某个被借用了算力的倒霉宇宙里,是不是一些小学生发现自己怎么也算不清四位数加减法?
#12758202 / 举报 / OO [29] / XX [1]
绯红核心 2024年12月12日 10:39 / 北美地区5楼
如果有我们能从平行宇宙借用算力,那平行宇宙也应该能借用我们的算力
#12758218 / 举报 / OO [13] / XX [0]
celk 2024年12月12日 11:52 / 广东省广州市6楼
原文:lends credence to the notion that quantum computation occurs in many parallel universes, in line with the idea that we live in a multiverse

翻译:lend credence to 使...理论更可信

媒体转述(标题及正文):indicates that multiple universes exist

翻译:indicate 表明、暗示、象征

再转述:
标题:新量子芯片【证明】多重宇宙存在
正文:他【断言】芯片的表现【表明】平行宇宙的存在

---

真相:
“多世界诠释”(MWI)是量子力学的一项“诠释”(interpretation),意思是,在众多诠释里(例如哥本哈根),任意一个诠释都能推导出量子力学理论,但至今没有实验方法可以区分量子力学的底层究竟是哪一个诠释推出来的,所以将其叫做“诠释”而非理论。
任何建立在量子力学理论之上的实验或芯片都无法触及到诠释层面的东西,就像 javascript 代码无法直接访问内存地址。
如果说芯片的发明人提一嘴多重宇宙,除了噱头吸引投资以外,就是他个人比起其他诠释更喜欢用多世界诠释来理解芯片运作罢了,实际上所有诠释都能等价地解释芯片哪来的算力。
说到底,“算力”不是守恒量,并非“我增加你就减少”的零和游戏。
#12758542 / 举报 / OO [23] / XX [2]
蓝波万 2024年12月13日 04:19 / 广东省广州市7楼
为了忽悠投资机构 什么鬼话都敢说啊
#12760311 / 举报 / OO [5] / XX [0]
蛋友16fd940322482 2024年12月13日 09:21 / 湖南省长沙市8楼
论吹牛皮,还是老美厉害
#12760503 / 举报 / OO [2] / XX [0]
沐灶金 2024年12月14日 09:54 / 香港9楼
怎么证明那个计算本来需要10泽年而不是几分钟的呢?
#12763124 / 举报 / OO [0] / X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