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精液质量差的男性寿命更短?
一项研究发现,精液质量高的男性平均寿命比质量差的多了2.7年。专家称,这可能是健康隐患的信号,值得深入探究。
近8万名男性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联系:精液质量似乎与寿命长短挂钩。研究覆盖了1965年至2015年间因不孕问题接受精液检测的78,284名男性,科学家们仔细分析了精液量、精子浓度、活动力以及形态正常的精液比例。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内,有8600人去世,占总数的11%。
另一组数据来自1987年至2015年间提供精液样本的59,657名男性,追踪期间共有3059人去世,死亡率约为5.1%。研究发现,精液质量最佳的男性——比如总活动精液数超过1.2亿的——平均寿命达到80.3岁。而无精症患者平均寿命为78岁,总活动精液数在500万以下的则为77.6岁,两者差距明显。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首席作者Lærke Priskorn指出:“这种关联并非由检测前10年的疾病或教育水平能解释的。”数据还显示,精液质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越差的精液质量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不过有趣的是,无精症患者的死亡风险略低于精液浓度稍高一些的群体,这让研究者不禁多想了几分。
为了更贴近真相,研究团队还调整了教育背景和早期诊断等因素,结果依然一致。高级作者Niels Jørgensen博士坦言:“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精液质量与整体健康的关系。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即便一些男性在检测时看似健康,精液质量差可能预示着未来的疾病风险。”他还提到,年轻时做的生育评估,或许能成为发现健康隐患的窗口。
具体机制仍是个谜。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名誉教授Robert John Aitken在一篇评论中猜测,氧化应激可能是关键。他生动地写道:“任何能增加氧化应激的因素——无论是基因、免疫、环境还是生活方式——都可能同时影响精液状况和死亡模式。”他甚至联想到,女性的妊娠并发症与晚年死亡率的关系,或许也能用类似的理论解释。毕竟,女性的抗氧化水平通常高于男性,端粒也更长,这不正是健康的某种暗示吗?
这项研究不仅让人重新审视精液质量的意义,也抛出了更大的问题:保持身体的氧化平衡,会不会是长寿与生育能力兼得的秘诀?答案或许没那么简单,但无疑值得我们继续追问。
本文译自 urology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