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短期暴食的影响超乎想象
研究发现,5天高热量饮食让健康男性肝脏脂肪堆积,脑胰岛素反应失调。即使恢复正常饮食一周,影响仍未消退,或为肥胖埋下隐患。
最近一项研究让我挺惊讶:原来短期暴食那些甜腻腻、油乎乎的零食,不光会让腰围见涨,还能给大脑带来不小的麻烦。科学家找来一群体重正常的年轻男性,让他们连续5天多吃1500大卡的加工零食,结果发现,这不仅让肝脏脂肪多了起来,还让大脑对胰岛素的反应出了岔子。更夸张的是,这种影响居然在停吃一周后还没完全消失。
胰岛素这东西,不仅管着我们的血糖,还和大脑的食欲控制脱不了干系。正常情况下,它能让人觉得饱,少吃点东西。可一旦大脑对胰岛素不敏感了,麻烦就来了——不仅吃得多,还容易囤内脏脂肪,甚至可能埋下肥胖和糖尿病的种子。为了搞清楚这背后的事儿,研究者找了29个男志愿者,年龄在19到27岁之间,体重指数不算高。他们分成两组:18人吃高热量饮食,11人照常吃饭。实验持续了3到4周,期间每个人得跑三次实验室。
高热量那组可没少吃,每天额外塞下1200大卡的甜点和薯片之类。5天后,他们的肝脏脂肪明显多了,脑子里对胰岛素的反应也变了样。比如,右岛叶和左盖部这些地方的胰岛素活性蹭蹭上涨,像是大脑在对这些零食“上瘾”。可等他们停下来、恢复正常饮食一周后,情况又翻了个个儿——右海马和两侧梭状回的胰岛素反应反而低了下去。这些地方管着记忆和对食物的反应,反应弱了,可能让人更容易嘴馋。
实验怎么做的呢?研究者用了鼻喷胰岛素配合核磁共振成像,看看大脑血流的变化。他们发现,吃高热量那组在暴食后,脑子里跟奖励相关的区域特别活跃,跟肝脏脂肪增加和对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变化都挂上了钩。就像吃多了薯条,大脑忍不住想要更多。不仅如此,他们对奖励的敏感度还降低了,对“惩罚”的反应却敏感起来——就好比吃东西的满足感少了,反而更容易觉得饿。
让我挺意外的是,这些变化居然不只是暂时的。停吃零食一周后,脑子里管认知的区域,比如海马,对胰岛素的反应还比正常人低。研究者说,这可能暗示饮食对大脑的影响比我们想的要深远,甚至可能在体重还没变之前,就开始为肥胖铺路。想想看,平时多吃几块蛋糕,可能不光是裤子紧了,连脑子都在悄悄“抗议”。
当然,这研究也有局限。样本不算大,全是男的,女性的情况还得再看看。而且5天时间太短,没能看出更长期的影响。不过,研究者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步了。他们想知道,是不是光吃得多就够,还是得加上不运动,才能让大脑和身体更快出问题。毕竟,另一项研究发现,只要3天暴食加不动,胰岛素敏感性就下降了。
总的来说,这让我有点警惕。那些随手可得的甜食和肥腻零食,短期内可能不光伤肝,还会让大脑有点“懵”。下次再馋的时候,或许得多想想,这口下去,值不值得。
本文译自 Nature Metabolism,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