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24 , 07:04
0

新冠疫情期间儿童早熟现象激增,原因出乎意料

蓝光干扰或成儿童早熟的重要诱因

在新冠疫情引发的诸多健康问题中,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所谓的特发性性早熟——青春期异常提前的现象。

多项研究发现,这种通常较为罕见的情况在疫情期间大幅增加,并暗示病毒可能与青春期提前存在潜在关联。然而,土耳其加济大学和安卡拉城市医院的研究表明,问题可能与感染无关,而是与长时间沉迷电子屏幕有关。

2023年,两项研究揭示,当未成熟的雌雄大鼠长时间暴露在LED屏幕发出的蓝光下,其成熟迹象比其他大鼠更早显现。加济大学内分泌学家Aylin Kilinç Uğurlu解释:“我们发现,蓝光暴露足以改变褪黑激素水平,同时也会影响生殖激素水平,并导致大鼠青春期提前。且暴露时间越长,青春期越早。”

尽管这些结果尚未能明确解释全球儿童性早熟激增的原因,但随着个性化数字技术的普及,这一发现值得引起重视。

通常,大多数人会在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范围大致在男孩9到14岁、女孩8到13岁之间。对于女孩而言,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被认为是性早熟,而男孩的年龄界限为9岁。性早熟的具体数据因地区差异很大,确切比例难以统计。

性早熟的原因至今仍是谜团。排除癌症或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因后,相当一部分病例属于特发性,即没有明显诱因。

因此,当土耳其报告的女孩特发性性早熟病例从2019年4月的25例激增至2020年3月的58例时,研究人员倍感困惑,猜测可能与高热量饮食或疫情恐慌有关。

一种引人关注的可能性是智能设备使用量的显著增加,尤其是每天暴露在手机和平板电脑蓝光下的时间大幅增长。

人类作为昼行性动物,其身体通过蓝光判断白昼为清醒时间,而晨昏及夜晚较柔和的光线则被视为休息信号。这一机制或许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理中,任何对其模式的严重干扰都可能对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很可能包括褪黑激素水平的波动。

褪黑激素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入睡的化学物质。然而,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其抑制作用可能向身体发出信号,启动青春期相关激素的分泌。

研究团队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这一假设。结果显示,每天暴露在较长时间蓝光下的雌雄大鼠,不仅青春期提前,其褪黑激素水平更低,生殖激素如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水平更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因素不重要。青春期的生物学机制极为复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Uğurlu在2022年指出:“由于这是一项大鼠研究,我们无法确定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儿童,但数据表明,蓝光暴露可以被视为青春期提前的潜在风险因素。”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