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23 , 15:00

科学家发现一条新的感受疼痛的神经通路

科学家发现一条新的感受疼痛的神经通路
Credit:123RF

手被纸划破后,大部分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用嘴吮一吮。像擦破皮、起水泡、砸到手指都是完全不同的疼法儿。最近的动物实验发现,有一条神经通路可能是让我们在受伤初始的痛感消退后还会持续疼一段时间的“罪魁祸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止痛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带头进行了一项研究,关于疼痛如何从创口“传达”到大脑,以更清楚的了解产生各种急性和慢性不适的不同“传输线路”。无论是脚趾骨折、脚掌被扎还是皮肤被烫,身体的基本反应都是一样的,“告诉”我们立刻躲开危险源。这种被称为“伤害性感受”持续的时间很短,但足以让我们远离危险源,避免二次伤害。但在经历了开始的这种较剧烈的疼痛后,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我们还会经历从几秒钟、几分钟到几天的不适感。有时我们会用弹力带之类的“绷住”受伤处或用冰敷来“冷却”伤口,以减轻疼痛。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Qiufu Ma用了数年时间致力于研究疼痛和瘙痒的神经传导通路。研究结果使他和他的团队推测,这两种不同阶段的“疼法”有着不同的神经通路。

众所周知,我们对创伤性刺激的感知是一种“牵扯”很多被称为“伤害感受器”的神经的复杂“流程”的结果,各种神经通路将信息传递到脊髓和大脑。但对这一“流程”的细节我们仍不是完全清楚。比如,大脑中的“疼痛网”是我们感知疼痛的主要原因么?或者比这要更复杂?还有,不同的痛感是由不同的神经系统处理的么?还是一套神经系统就干了所有的活儿?

为了验证是否有不同的“通道”,Ma和他的团队观察了一种最先发现的、与伤害性刺激有关的脊神经。细胞里所携带的一种被称为Tac 1的基因对神经的作用至关重要。研究一种基因的作用的基本方式就是“关闭”它,看看会有什么反应。在人体上进行这种实验是不可能的,只能靠“伟大的”小白鼠。奇怪的是,即便“关闭”了这种基因,小白鼠对疼痛仍有反应,刺或者“踩”它的爪子、或是喂芥末油,它们仍会感到疼痛。但与那些Tac 1基因完好的小白鼠不同,这些受到伤害的小白鼠并不急着去处理伤口,这说明这些脊髓神经的作用可能是通知大脑身体受到伤害的“消息”。

跟踪它们到神经末梢,团队发现还有另一种神经,这说明从“源头”开始,就有完全不同的神经通路。因为辣椒素受体TrpV 1,这些神经彼此已经很“熟悉”了。它们不仅对带来灼烧感的温度和辛辣物质有反应,还会在炎症所释放的介导化学物质下变得更加敏感。

开始的阵痛和后面的持续不适有不同的传导通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止痛药在动物实验上效果明显,但并不能很明显的缓解后续的不适感。很多止痛药都是针对动物实验中,动物对疼痛的第一反应研制的,比如迅速缩回爪子。但少有针对研究团队所发现的那种后续挥之不去的不适感的。

这是个有趣的发现,但动物实验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准确的说明结果的问题。舔舐伤口是减轻疼痛的一个好方法,但是我们并不能问动物“你舔完是不是就不那么疼了呀?”Ma也说:“你怎么可能指望小白鼠告诉我们它的感觉呢?这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这个发现还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更深入的研究能够为研制针对这种痛感传输通路的止痛药提供一个切入点。我们代表那些忍受慢性疼痛的人,希望这个发现有一天能够缓解他们的痛苦。

该项研究已发表在Nature上。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行走的五花肉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