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为什么人们喜欢路易吉的故事
Luigi Mangione枪杀CEO事件引发热议,网友以卡通路易吉调侃,暗藏对医疗保险霸权的愤怒。幸灾乐祸背后,是对高高在上者的反击。
你可能在网上刷到过《超级马里奥兄弟》里的路易吉,那个绿帽子的卡通角色。最近,他的图片成了某种暗号,指向现实中的路易吉(Luigi Mangione)——一个因枪杀Unitedhealthcare公司CEO Brian Thompson而被起诉的人。事件曝光后,社交媒体上满是恶意的快意。有人调侃,给Thompson家人“祈祷”得先走预授权流程;还有人揶揄,他被送去的医院是不是“网络内”的。甚至在警方抓到嫌疑人前,就有人开玩笑说要帮凶手找不在场证明。
当然,不是所有反应都这么冷幽默。不少人对这种私刑正义和庆祝谋杀的行为感到担忧。但反驳的声音很快响起:Thompson掌管的公司常拒绝患者的医疗需求,他不就是个恶人吗?恶人落得报应,值得高兴吗?有人会说,法律是法律,可私下里,谁又能否认他“罪有应得”呢?如今,每当新闻爆出保险公司拒赔或CEO丑闻,评论区总少不了路易吉的卡通头像。
Thompson死讯引发的反应之所以让人震惊,是因为那种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是个德语词,形容我们从别人痛苦中得到的快感。就像你看视频,有人摔得五花八门忍不住笑出声,那就是了。去年Henry Kissinger去世时,网上也涌现过类似的幸灾乐祸,跟今天如出一辙。
当人们公开表达这种情绪时,我们往往觉得他们在展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庆祝谋杀,简直是丧失理智或嗜血成性。我们不愿相信,负面情绪可能也有它的道理,可能指向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的幸灾乐祸通常瞄准那些自视甚高的人。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你那自诩万能的邻居修水管,结果家里水漫金山;道貌岸然的电视布道者被抓到丑闻缠身;办公室里总摆谱的同事从洗手间出来,鞋上还粘着卫生纸。那些骑着高马的人摔下来,我们看得开心,要是摔进泥里,那就更妙了。
Thompson的死让人感到痛快,不难理解。CEO们,尤其是医疗保险公司的,总是高不可攀。他们在公司里是金字塔尖,跟底层员工隔着千山万水。更别提医保对普通人的控制——你看哪位医生、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全得听保险公司的。他们的算法像个黑箱,算出你的医疗费,然后把账单甩给你。一个医保公司的CEO,简直是“不可触碰中的不可触碰”,决定着谁能活命,谁得等死。
但幸灾乐祸不只是看大人物跌落凡尘的乐趣。当他们摔下来,就跟我们站到了同一片土地上。这种情绪是在喊话:你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其实不然。你跟我们一样,把自己摆那么高是你的错。它不一定是无意义的残忍。看到自命不凡的人回到地面,开心一下有什么不对呢?
我们太容易把幸灾乐祸斥为冷酷无情,也太容易以为庆祝一个不公系统里的CEO被杀就等于革命。确实,这种情绪指向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但这不代表我们有权把他们强行拽下来。撇开Thompson可能犯下的罪不谈,对很多人来说,他只是个符号——代表富有的精英,或毁了无数人生的医疗体系。他的死看似是对不公的打击,但前提是我们只把他当符号看。可他也是人,跟我们一样。或许位高权重的CEO忘了这一点,但我们没理由也跟着忘。
公开宣泄幸灾乐祸未必是道德崩坏的标志。我们对负面情绪的集体反感,其实反映了我们不愿承认它们可能在传递重要信息。人们被医保欺负得够呛,当有人给了“头号恶霸”一拳,大家自然会叫好。可Thompson这个人,不是整个医疗体系。我们的幸灾乐祸不能混淆成正义,哪怕偶尔感受一下无伤大雅。
本文译自 Psychology Today,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