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志留纪假说”:智人之前的智慧文明?
假设硅藻曾在地球上形成过智慧文明,是否存在证据可探?本文大胆推测其可能性。
从前,作为一名满怀激情的研究生,我参加了一场会议。那时,会议还只是数学迷们聚会畅谈的乐园,几年后却变成了展示即将完成的研究成果的学术例会。会议组织者当时设立了一个“最有趣、最不靠谱的假说”奖项,用来表彰那些虽然勇敢但稍显离谱的科学设想。那年获奖的是一位热情洋溢的意大利科学家,他用精致的计算机模拟展示了在与语言处理无关的大脑区域的语言理解模型。得知获奖时,这位意大利教授的脸色变得黯淡,不免显得尴尬,但也提醒了年轻的我:科学的进步源于假设的证伪。
“志留纪假说”:智人之前的智慧文明?
被称为“志留纪假说”的设想似乎当之无愧地荣获“最有趣却不太靠谱的假说”称号。这个假说认为,地球上或曾存在与人类不同的智慧文明,且这种文明曾在许多万年以前的某个时代繁盛。最初提出这个设想的天文学家Gavin A. Schmidt和Adam Frank并未主张远古文明的存在,而是通过这个思想实验来思考:假设真有这种文明,我们今天能否检测到它的遗迹?
他们指出,虽然足球场、城市废墟等不可能保存至今,但特定放射性同位素(如钚-244和锔-247)的存在可能成为文明存在的迹象。此外,若曾有快速扩张的智慧物种,或许会在化石记录中留下大规模灭绝的痕迹。
软体动物:可能的文明先驱
尽管作者并不信奉志留纪假说,但该假说确实在科幻界颇具话题性,而我认为生物学视角更耐人寻味。有不少科幻作品将恐龙后代视作远古文明的建立者,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可能的远古文明主角其实是头足类动物——章鱼、乌贼和墨鱼。
头足类的复杂行为,超越了许多无脊椎动物。它们不仅具有伪装、猎捕、社交的技能,甚至能够通过皮肤的颜色和图案变化进行复杂的交流。以椰子章鱼为例,它们会将椰壳搬回巢穴使用,甚至可能有简单的农牧活动。如果说某种史前章鱼类能够实现类似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或许并非完全天方夜谭。
为什么今天没有软体动物的文明?
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捕食压力。在海洋中,鱼类数量远超头足类,且竞争激烈。因此,或许曾经有机会让这些生物走向更复杂的社会组织,但最终未能形成。
在现代鱼类进化爆发之前,头足类曾占据海洋的主导地位约五千万年。如果远古海洋中曾有文明萌芽,那我推测其发生在侏罗纪。然而,这种假设还未获得确凿证据,但这个迷人的假想让我想起那个痴迷于科幻的少年时光。即使最终证实头足类的志留纪假说并不成立,我也愿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就像那位获奖的意大利教授一样。
我们人类文明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偶然碰撞的结果。抛开人类本身具备的进化优势,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气候波动、地质灾难都可能是文明萌芽的推手。然而,这些条件在远古地质时代是否为其他物种创造了相同的可能性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软体动物、尤其是头足类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候选之一。
假设某个软体动物文明确实存在,它们的社会组织、工具和生物制品能否在数亿年后被我们发现?与人类不同,软体动物的“工具”或许是它们柔软的身体和发达的神经系统,这些特征难以留下化石证据。因此,我们需要更独特的生物考古方法来寻找蛛丝马迹,比如从矿物成分的异常沉积中检测它们曾改变环境的痕迹,或在特殊的沉积层中发现非自然形成的结构。
无论如何,这些假设激发了我们对自身文明脆弱性的深思。就像志留纪假说所展现的,如果现代文明消失,可能在几百万年后不会有任何显著遗迹保留。我们的“文明遗迹”终究可能只是短暂存在于地层中的薄薄一层,就像地球历史中许多物种的化石一样,或许根本无人发觉。
本文译自 Pacificklaus,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