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
为啥小虫成群飞
Credit:锐景创意
可能没什么比沿着水边骑着车,一头扎进一群小飞虫里更糟的了,这些像迷你蚊子似的小飞虫叫做蠓虫,常聚集在水边。这些几乎看不见的小飞虫聚集在溪流、田野和乡间小路等地方,但为什么它们总是愿意“挤在”一起呢?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昆虫学教授Gregory Courtney解释说,因为这样能够使“男女”小虫更容易去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飞虫群体里的基本准则是“成员”大多数是雄性,这对能够找到‘伴侣’非常重要,” Courtney教授说到。雄性为了吸引雌性经常“聚在”一起,但是“聚会”的位置要看它们周围的环境。“通常情况下,昆虫们会围绕特定的物体或者标的物建立‘群体’,这个‘标记物’可能是溪流的水波纹或者是路旁的防护栏,”他说到。飞虫群的标记物包含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的各种物体,这样能使同种类的雌性更容易发现异性“群体”。“群体”通常会在阳光照射的区域“组建”,所以当太阳位置变化时,“群体”也会随之移动。飞虫们这种空中XXOO也有一个缺点,这会使它们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比如蜻蜓,会来回的飞过飞虫群,享受“空中盛宴”。
飞虫群像单个飞虫那样行动自如。“这种以寻求‘配偶’为目的的个体的‘集合’,可能是一小撮儿‘同志’聚在一起的‘娱乐活动’,也可能是数百万个体的‘集会’。有时,飞虫的群体非常庞大,甚至能够在整个水面上形成一片‘乌云’。” Courtney指出。
雌性从来不会“抱团”,而是为了交配参与到雄性“团体”中。Courtney表示非常遗憾,无法追踪到雌性进入雄性“群体”后发生的情况,“当雌性单独飞在水面上时,能够很容易通过它的飞行方式来追踪到它,但是一旦它们进入‘群体’中,我就找不到它了,”他说到。这给研究带来了挑战,Courtney教授能够判断雌性进入“群体”的“入口”,但在此之后,他就无法判断雌性是会飞来飞去寻找“理想的伴侣”,还是与第一个遇到的“它”交配。
考虑到这类飞虫的寿命都是非常短的,一些不会超过几个小时,长的也不过几天,“抱团”行为会是它们短暂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对‘群体’建立的位置是否有利于雄性的交配,和雄性在进入一个‘团体’时是否存在相互竞争很感兴趣,” Courtney教授说到,他认为“群体”的中心和周边是最理想的交配位置,但这也取决于“群体”的种类。
大多“群体”都遵循特定的行动模式,比如前后飞行或是旋转飞行。这些独特的行为模式能够防止“群体”间的相互冲撞。Courtney教授还提到,飞虫已经进化得在空中无比灵活自如,“真正的飞蝇,或者说双翅目生物,他们的翅膀已经被改造成被称为‘平衡棒’的‘陀螺器官’,这个‘平衡棒’能够提供飞虫自身在空中旋转情况的反馈,我们认为这个特殊的平衡器官与飞虫的‘抱团’行为直接相关,”Courtney教授说到。
即使这种行为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困扰,但并无需因此去消灭这些“群体”。因为它们并不像蚊子那样,大多数这类飞虫并不会咬人,除了那些咬人的,其它的飞虫也并不会故意围着人转。换句话说,还是骑车的时候闭上嘴做起来更简单。
本文译自 livescience,由 行走的五花肉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