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人类天性:当然是选择原谅TA
科学家们发现,「对不起」并不是最难说出口的词,因为人类从基因深处就倾向于原谅他人。
研究发现,人们不愿意相信其他人天生「性本恶」,哪怕他们表现出了不道德行为。当一个行为不端的人做了一点好事时,人们会倾向于打消此前对他的任何顾虑。
科学家们解释说,人类之所以有这种宽恕本性,是因为如果完全基于一件坏事而否定某人,可能导致错过与这人建立社会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该研究由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共同主持。研究发现,人类本性倾向于看到某人身上最好的一面,而且倾向于相信一个行为符合道德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在一系列实验中,超过1500名参与者需要观察两个面临道德困境的陌生人所做的选择:是否为了换取金钱而对另一个人施加电击。虽然研究中的「好」陌生人大都会拒绝为了金钱而电击他人,但「坏」陌生人却最大化了自己的利益,从而造成了他人的痛苦。
在该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就陌生人的选择对其形成看法,并由此判断此人的道德。他们迅速对「好」陌生人形成了稳定而积极的印象,并对自己的印象充满信心。然而,参与者对「坏」陌生人是真正坏人的信心却小得多,并且可能迅速改变主意。
比如说,当「坏」陌生人偶尔做出仁慈的选择时,参与者的印象会立即得到改善,直到他们再次目睹「坏」陌生人的不端行为。这种印象更新模式可以为「为什么人们有时会坚持一段不良关系」等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耶鲁大学的助理教授Molly Crockett表示:「大脑会以一种可饶恕的方式形成社交印象。」「因为人们有时只会偶然表现得很糟糕,所以我们需要对坏印象进行更新,以此修正错误。」「否则的话,我们可能会过早地与其结束关系,并错过维持这段社交关系的诸多好处」。
除了人们可能从一开始就对他人产生积极印象外,他们还发现人类倾向于假设别人是无辜的。研究人员发现,宽恕对于发展与维持重要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如果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为怀疑态度,那么通过宽恕就有机会向对方挽回自己的形象。
Crockett还表示:「我们认为该研究揭示了人类的一种基本倾向,即假设他人、甚至是陌生人是无辜的」。「人类心智建立于维持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哪怕对方有时表现得很糟糕。」
这项研究最终可能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涉及社交困难的精神疾病,例如边缘型人格障碍。该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