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也许被高估了
五十多年前,斯坦福大学的Walter Mischel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随后其成为心理学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在404网站上搜索“棉花糖实验”,你就能找到超过500万条搜索结果。不过,搞科研的都知道:好的研究是能重复的研究。而根据近期的研究显示,这项针对儿童自制力的研究也许并不能有效评估孩子未来的人生表现。
棉花糖实验之所以被人们广为熟知,主要归功于其易操作性。只要一个爱吃甜食的3-6岁儿童和两块棉花糖就行了:先给孩子一颗棉花糖,再告诉他如果能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不吃掉,就能再获得一块作为奖励。随后研究人员离开并通过监视器监视15分钟,观察孩子反应。
Mischel教授在数十年后的跟踪调查中发现:能够坚持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具体地说:他们之中鲜有人蹲局子的,成绩更好以及教育水平更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变数颇多的研究中,Mischel教授仅仅追踪调查了实验人员20多年的人生经历,而非一生。另外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多毕业自美国名牌院校。
纽约大学的Dr Tyler W. Watts为了验证在更加多样性情况下棉花糖实验依旧有效,找了918名儿童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棉花糖实验的确能预测孩子未来的人生表现,不过实验表现和人生表现的相关性并没有Mischel教授的研究那样密切。更可疑的是,在剔除家庭及环境影响后,实验结果和人生表现几乎完全不相关。
考虑到有无数狂热信徒对该实验抱着不容置疑的态度,而这些人“碰巧”也喜欢用类似小事情对他人各种隐喻。Watts的研究结果无疑会打他们的脸。但不管怎么说,没有借用Mischel教授的思路,Watts也不会想到通过增加实验样本量的方法来证明该理论的可靠性。毕竟科学是跟结论而非人较劲。
Watts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延迟满足能力和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上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或者最多仅有极少的关联性。
此外,Watts补充道,如果我们想改善孩子们长大后实现目标的能力,我们就需要“从更广范围关注满足延迟与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关系”(大概就是有待研究的意思吧)
本文译自 iflscience,由 要加班的斯巴达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