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9.23 , 12:00

为什么互联网没有诞生在共产主义苏联?

[-]
(Marat Gilyadzinov/Unsplash)

大家熟知的互联网是美国军用网络的演化。但很少人意识到首次尝试建立民用网络、用于经济管理的国家是苏联。但即便苏联人的设想比美国人提出的更早,这个红色政权直到解体也没能让自己连上网。这究竟是为什么?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上世纪50年代的莫斯科。简单地表示,建立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的时候,社会主义者考虑了个人的私利,而资本主义国家动用了高级别的管理能力。

[-]
1994年RELCOM的网络地图。(The Cook Report on Internet, Volume III, No. 4)

共产主义的机器

自50年代中期起,苏联军方先后至少建立起了三套全国性的军用网络(EASS, GSVTs, OGSPD),更不用提现在仍在使用的“死手”核武器反击系统。苏联并不缺少建立起供科学家与民众使用的全国网络的技术。

并且,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民用全国性网络设想的是苏联人。1959年,苏联军方科学家阿纳托利·季托夫(Anatoly Kitov)向赫鲁晓夫写信,提议改造当前的军用网络,让非军方人士在军队不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通过该网络管理命令经济,甚至允许民用的用途。不幸的是,上级截下了季托夫的信,认为这种向民众开放军方资源的想法十分危险,将他开除军队。

[-]
研究者查看计算机结果数据,于列宁格勒计算机中心。1963

互联网得以被建设起来,不能不提到“信息论”和“控制论”这两个改变信息工作方式的理论。但在冷战早期,苏联政府十分抵制此类西方科研成果。类似的态度甚至延续到了现代。近年煎蛋曾报道过“普京发话:互联网是CIA项目”

1948年,美国数学家C.E.香农出版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标志了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的诞生。但在1953年本书被译为俄语时,苏联编辑将标题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的统计学理论》。为了避免新概念带来的思想冲击,编辑把“熵”放在双引号中,删去了机器分析自然语言的整个第三章节,用“数据”一词替换了全书中的“信息”,“通信” 一词也在译文中无处可寻。

控制论(cybernetics)是一个在21世纪被人们抛弃的词语,但它所指代的研究方向——用科学技术来进行对各种系统的控制——已经融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思想之中。即使我们淡忘了控制论的概念,现在的我们仍然会在思考,怎样的一个文明能在宇宙中稳定地扩张,怎样一个电脑系统能整合所有的电路和元件,怎样一个人类社会能和平地延续发展……

意识到控制论对管理政权的帮助前,1954年的苏联词典Краткий Философский Словар给控制论下的定义是“美国在二战后创造出的反动伪科学”,是“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直到1961年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新党章颁布的时候,控制论才正式摇身一变成为了“共产主义的科学”。一份1962年的CIA报告揭示,美国发现了苏联正在建设“统一的信息网络”,于是组织了秘密小组研究“苏联控制论的威胁”。

1962年,被《纽约时报》称作“苏联控制论之王”的科学家维克多·格鲁式科夫(Victor Glushkov)公布了一个使用全国性网络进行共产主义国家管理的磅礴计划。但是即便他为该计划奋斗到了1982年自己的逝世,这个恢弘构想也没能称为现实。

分道扬镳

[-]
格鲁式科夫(左)与他的同事,于基辅控制论研究院。1978

格鲁式科夫提出了一个简称为 “全国自动系统” (ОГАС,英译OGAS) 的“苏联用于收集和处理有关国家经济的核算、规划和管理信息的自动系统”。他提议,在现有电话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用30年的时间逐步建设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分散控制式计算机网络,对整个计划经济体内的信息流进完善的管理。

他坦言,这个计划将在15年内耗资超过200亿卢布,比航天计划和核弹研发合起来要更加复杂,但对生产力的提升(价值1000亿卢布)值得付出这些代价。一个中央计算机中心将设立在莫斯科,数百个主要城市将拥有自己的区域性计算机中心,然后约2万个本地计算机中心遍布这个欧亚强国。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专家统治(technocratic)的“电子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实验进一步靠近共产主义。

1964年,格鲁式科夫将正式项目报告递交政府。持续两年的领导层交替后,苏联于1966年通过了建设一个大规模网络系统的计划。但OGAS死于千万纸张割化留下的伤口。

不是每个机构都愿意服从上级指令来建设这个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并成为莫斯科“大脑”控制的神经的一部分。官僚阶层害怕这个网络会让自己丢掉工作,工厂领导担心到位的管理让自己无法在灰色领域获利。文件被涂改,会议被取消,军事部门和财经部门互相争夺对该项目的控制。到了1970年,414个地方系统建设完成,但它们的网络制式不同,之间建立不起任何通讯。没有冲突爆发,网络建设者的热血静静地流干。

失落的幻想

今年,曾深入俄罗斯进行了多年的采访与探讨的美国学者Benjamin Peters将大量俄语资料首次翻译成英文,把找到的一些罕见文献收录了在《国家不联网》(How Not to Network a Nation)一书中。

60年代,参与OGAS计划的苏联科学家们私下创立了自己的“网络空间”, 一个名为“赛博托尼亚”(Кибертонии, 英译Kibertonia或Cybertonia)的虚拟城镇。

在白天,这些科学家们满怀激情地为建设苏联而工作。但在晚上,他们用自己的幻想构筑了这个莫斯科统治之外的世界。“赛博托尼亚”有着自己的宪法,自己的货币,自己的护照、结婚证书、新闻报纸报纸和学术期刊。这群科学家所在的研究所与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工作地地方只隔了几条街。兄弟俩的科幻巨作《消失的星期天》(Monday Begins on Saturday)中的场景有着与该研究所院子里一样繁茂的枝叶。

[-]

[-]

1965年版“赛博托尼亚”护照正面与背面。

这个社会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反文化特征。科学家们选择了吹萨克斯的机器人作为自己组织的标志。该机器人不仅是一个吉祥物,更是科学家们推举出来的象征性“领袖”。他们对苏联有关部门的压制感到不满,所以该“领袖”演奏的是爵士音乐——冷战期间敌国的舶来品。他们在追求轻松的生活之外又热爱着数学和科技,因而“领袖”是台机器。宪法上写道:“任何违背机器人指令的个体将被剥夺权利并驱逐出境24秒。”

苏共在80年代后期彻底放弃了建设统一网络的尝试。曾经富有创造力的“赛博托尼亚”没能成长为苏联版的硅谷文化,更没能像科学家们在1968年展望的那样成为“行星际议会”。一位科学家在回忆录中写道,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整个赛博托尼亚的构想被党和政府的压迫所埋葬。”

[-]
赛博托尼亚结婚证书,1965

[-]
赛博托尼亚宪法,约1966

[-]
赛博托尼亚的吉祥物:用萨克斯演奏爵士的机器人,约1966

[-]
赛博托尼亚报刊:《夜间赛博》,1966

苏联中央“大脑”失去对躯干控制的那些年里,美国的全国性网络建设得到了各个州政府的财政支持。70年代阿帕网商业化之后,美国网络上的每个用户节点都成为了计算机“大脑”的一部分。因为各个地方阶层的私利冲突,坚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直到80年代末也没能连上网。而资本主义的美国则利用了统一到位的管理方式,让信息舒畅流通,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互联网。

[-]
(Ken Lawrence/Unsplash)

无中生有

互联网发明前的人们深知网络的力量。美国人期待着高等院校间的连通能促进科学发展,苏联人相信密不透风的管理将给人们带来共产主义的荣光。但作为20世纪对生产力影响最大的创造之一,互联网的威力是未被预见的。它自由开放,我们到现在也没能发掘完它的潜能。

1969年10月29日,一串信息从UCLA发出,纵贯加利福尼亚到达斯坦福。世界上首个主机对主机的链接建立了起来,现代互联网的前身——美国阿帕网(ARPANET)就此诞生。此后美国迅速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并开始寻找利用这个系统的方法。他们找到了“Internet”。

美国商务部1998年4月报告中写道,“互联网进入市场的速度超越了它之前的所有技术。用户数量达到5000万的时候,无线电技术已经存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个人电脑用了16年。但互联网对公众开放后,4年内就有5000万人接上了网。”互联网最终也无可避免地进入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Wojtek Witkowski/Unsplash)

1984年4月,苏联用户在Usenet上的愚人节帖子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了国际网络社会。1987年,美国人和苏联人已常常在网络上相互沟通。1990年,苏联和中国得到了自己的国家域名.su和.cn,落后欧美国家3~5年

苏联刚刚发布自主研发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DEMOS的1991年8月,已有超过70个苏联城市和400多个组织机构接上了网络。解体前夕,克格勃(KGB)尝试封锁有关政变的消息,但他们屏蔽不了互联网。有网友在自己的帖子上写道,“现在我们传递的信息足以让我们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当然,西方国家也不是在互联网的建设上横跨大洋一帆风顺。80年代时,欧洲商用网络的建设受到了专利与标准制度混乱的困扰,统一的网络建设被无情打散。美国宽带现在仍被大公司垄断,导致价格虚高。对于“国家不联网”的现象,每个政权都有自己故事可谈。

本文译自 Benjamin Peters (1), (2), (3), (4), Slava Gerovitch, Lenta.ru,由 zzjeff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