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2.06 , 22:21

隐士秘史

[-]

几乎每个历史文明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人们远离社会隐居山林野外的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是一样的:有些人隐居是由于被遗弃,有些人是出于神圣的目的,而剩下其他的人则是时尚时尚最时尚。当然,他们的故事都比较超凡脱俗。

[-]

貌似所有的隐士都喜欢高处,这其中又以远东的隐士最为明显,中国和日本都有非常悠久的山林隐士的传统,但这些隐士很有可能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在中国古代,隐居并不代表着这个人是在寻求某种精神境界,而仅仅意味着他们想要逃离这纷繁嘈杂的社会。人们把归隐山林作为一种手段来宣称自己和当代社会的格格不入。他们放弃的越多,想要表明的立场越坚定,所以当时的隐士大多数来源于上层阶级。一个隐士放弃的越多,人们就会就对他印象更为深刻,所以大多数的隐士确实会选择山林或者悬崖之类的地方,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归隐。有些隐士在家也可以归隐,他们会切断和社会的联系。

日本隐士其实也不是大多数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日本隐士可能独居,也可能两两住在一起甚至还会形成小团体。和中国不同的是,这些隐士有非常强的宗教传统。他们会去山林感受自然,也会学习宗教文献以及自我防身术(他们只是独居,不是蠢,山上还住着其他人呢。)他们受过教育,注重实践,并且非常独立。所以很多人们都会去向他们寻求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的团体集中了权力,这些人和当地贵族勾搭导致了腐败。最后,日本隐士也走上了中国同胞的道路,舍弃了团体生活,独自隐居于荒野或者山林。这些人后来成为了精神改革者。

[-]

拜占庭帝国的隐士生活也非常的出名。这个国家的隐士,不是出去隐居野外,他们觉得只要每个人都能看见他们,他们就能与世隔绝。于是他们开始建柱子,有时甚至是在城镇的中央,然后这些隐士在年轻的时候就爬上柱子上去,一直不下来。圣西米恩就是高柱修士中的第一批。他生活在432年,据说在叙利亚的一根柱子上呆了37年。

这些高柱隐士一般都会得到周围人的帮助。西米恩每天都会得到面包和羊奶,一般会有镇上灵活的小孩爬到柱子上去送给他。除了祈祷以及和上帝交流之外,这些修士会大声的向他们柱子底下的民众布道。高柱修士貌似在中世纪的时候非常的流行,但是到公元1500年的时候他们就消失了。最近这个传统又出现了,乔治亚州的一个修道院最近在岩石上面建了一个小房子。Maxim神父是一名修道士,他现在住在自然形成的130英尺的柱子上。如果你觉得高柱隐士非常的酷炫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爬上柱子的楼梯要爬20分钟。。

欧洲有许多的修道院,人们可以选择居住在那里并且以不同程度的孤独状态生活。有些人选择偶尔在祈祷的时候才和人交流,其他的对于交流则有严格的限制,并且和外界毫无联系。中世纪有些修士其实从小就被迫过着这样的生活。对于当时的贵族来说,“给”一个小孩到教堂是一种传统。这个传统还包括在这个教堂里面建一个房间,把小孩放进去,然后把他关起来。房间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它有一个开口通向教堂,这样小孩就可以得到食物,排泄废弃物,以及听牧师的布道和唱诗班。有时侯,也会放一个年老的修士进去照顾这个小孩,但是不管怎样,这种方式还是挺残忍的。

[-]

这些被迫成为隐士的人里面最出名的是宾根的希德嘉修女。在她的青年时期就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女性,以写宗教著作和谱写乐谱出名,并且到处旅行,演讲,和教皇通信。她最终逃离了那个小房间,并且她创立了自己的女修道院。

现代当然也有修士。中国一个男人花了数年时间辗转于各个圣地之间,试图寻找在山林里修行的隐士。日本有“家里蹲”,宅男宅女们从来不离开家,在家啃老。当然还有那些仅仅只是想要独居的人。虽然这些人我们也称之为隐士,但是他们和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历史人物隐士却不是一个概念。矛盾的是,隐士们其实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其实需要那些独居的人偶尔做些疯狂的举动,比如拜占庭的高柱隐士脸从来不朝西这样太阳光就永远不会照射在他们的脸上。

最近出了一部电影:《wild》,为了纪念Cheryl Strayed。在26岁的时候,Cheryl Strayed在没有很多钱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改名换姓,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徒步了1100英里。在那之后,她成为了一名答疑解惑专栏作家。

这才叫隐士。

本文译自 io9,由 Sprite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