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0.09 , 13:28

米尔格伦的「服从权威实验」的真相

[-]
米尔格伦电击实验中用的「电击盒子」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 在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 Stanley Milgram)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参加一个关于「记忆与学习」的心理学实验。参加过雅思考试的煎蛋网友一定在《雅思真题》里读到过关于这个实验的阅读文章,但实验的真正目的,是研究「权威与服从」—— 并且米尔格伦的实验报告指出:65% 的实验对象服从了增加电压电击学生的命令,尽管他们知道对方会遭受巨大的痛苦。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志愿者被告知参加的是「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果」的实验,他们扮演老师,隔着一堵墙,只能和里面由米尔格伦安排的演员扮演的学生,通过声音交流,互相看不见对方。
实验者被给予一个 45 伏电压起跳的电击器,被告知可以电击对面的学生以帮助其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答错题目,就给予一次电击惩罚,每一次电击的电压都会提高。
演员扮演的学生会发出预先录制好的惊叫声,随着电压提高,惊叫变成惨叫,抱怨自己有心脏病等,直到电压高到一定程度会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

一个世纪以来,这个实验被用来佐证人类内心深入对于服务于权威的堕落本能。在那个时候,这个实验被与德国纳粹大屠杀联系起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米尔格伦戏剧化地篡改了他著名的实验发现。

因纳粹闻名

斯坦利·米尔格伦的实验,因解释了纳粹的行为而闻名。他在论文开篇就提到了「毒气室」;他刻意强调了实验和纳粹行为之间的联系,并且在20年后出版的著作《服从权威》一书里又反复提到了这点。

在米尔格伦的研究首次公开的时候,著名的纳粹恶魔,“犹太屠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名字对于公众来说还有点陌生,他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捕,并被偷运到以色列受到审,审判过程被电视直播,最后他被判处以绞刑。

于是,关于大屠杀的话题通过电视机跑到了所有美国人的客厅里。大屠杀幸存者、目击证人排着队走上法庭作证,但是艾希曼看上去就是个普通人,坐在子弹型的防弹玻璃后面一脸冷漠。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犹太人汉娜·阿伦特女士出席了听证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恶之庸常(banality of evil)」

米尔格伦强调了他的实验对象和艾希曼的共通之处。他的实验表明普通人会无视其他人的痛苦而选择简单地服从来自权威的命令。

在米尔格伦1974年的书中这样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放弃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服从权威的意志,从而进入一种「代理行为」的模式。那些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手下,处于一种「深度催眠」的状态,就和实验中那些「清醒的瞌睡者」一样,他们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当一个人进入服从权威的迷蒙状态,他就成了权威的代理人,尽管做着反人类的事情,但他却毫无罪恶感。

但问题是,这种僵尸一般的奴从状态,米尔格伦并没有在他的实验中观察到。

数据的真相

实验的统计数据并不如你所想的那样直接明了,65% 这个数字,从发表的文章看起来,那些坚持提高电压直到把学生电晕的人,好像是一次实验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样的实验进行了24次,有24个不同的结果,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实验布置,演员和参与实验的志愿对象。

奇怪的是,米尔格伦在第一次发表的文章里只提到了那个著名的 65% 的结果,并且一些说明中提到在那次实验里,只有40个参与者。

在耶鲁大学保存的实验记录中,我发现24次实验中,在一半以上的实验里,超过60%的人都反对继续提高电压并拒绝继续进行实验。

然后是实验结过程出现了大问题。米尔格伦所描述的「严格控制的实验过程」并不存在,实验条件现了大量即兴发挥和改动,不仅是实验条件,还有实验对象。这应该发生在实验的设计验证阶段,并在初期得到修正,而不是实验正式开始的时候。

实验设置的失败

通过聆听原始的实验录音,清楚地表明米尔格伦的实验助手约翰·威廉姆斯明显地脱离实验设计在自由发挥,他在米尔格伦的许可下,给实验者增加额外的压力,让他们继续提高电压。

他离开实验室去「查看」学生的情况,并会来告知志愿者学生没有问题。他违反了实验约定的好四个书面指令,威廉姆斯经常不顾实验设置,直接命令实验对象继续进行实验。

米尔格伦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结论,在你听到以上事实之后,更像是「威吓与胁迫」。

实验者对实验的怀疑

米尔格伦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了他的实验的精心设置,并且无视实验者表示他们已经看穿实验设置的把戏了。在耶鲁没有发表的论文中表明,这种怀疑在实验对象中已经普遍存在(这样没什么好奇怪的,那时候的人谁没看过流行的整蛊电视节目呢。)

一些参加实验的人事后还打电话,写信给米尔格伦,告诉他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怀疑。有人说,那些惨叫听上去就像是从实验室一角的电喇叭里发出来的,说明那是磁带录音。有一些人注意到递给学生的答题卡已经老旧了,说明用过不止一次。实验设计的不周全,主持实验的人员也没有正确回应参与者的疑问,只是告知他们不用担心。还有一些机智的实验对象故意调低了输出电压,但还是得到了一声惨叫。

但是这些对实验设置产生怀疑的对象,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被排除在结果之外,而是继续参加实验,和统计结果之中。

这个科学家也太诗意了

从米尔格伦的论文发表50年来,他一直让人们相信这个心理学的真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朵纳粹的恶花正在等待权威的召唤而盛开。虽然在我的资料中,和一些主流的科学实验和学术资料里,得到了和米尔格伦截然相悖的结果。

[-]
Stanley Milgram 本人

米尔格伦自己,在私下里也承认了实验设置的缺陷和不足,但他辩解强调这个实验结果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实验本身。米尔格伦声称自己的实验是「艺术高于科学」,并把自己说成是个「诗意的科学家」。

诗意还是科学,他的选择使他功成名就,通过篡改实验数据编纂的故事夸大了结果。虽然他没有真的在实验室里证明「服从与权威」的关系,但是他的这种做法本身就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不要轻易放弃对科学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对任何故事都留个心眼。

本文译自 discovermagazine,由 Junius 编辑发布。

赞一个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