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6.27 , 17:18

如何制造 Deja Vu?

[-]

我们可能曾经都体验过 Deja Vu (也就是我们说的“既视感”)这种奇妙的感觉——那种怪异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算你很清楚自己之前不可能去过那个地方,或者做过那件事。这是我们离“时空循环”(time loop,即永远生活在同一天,众多科幻片喜爱的情节设置)最接近的体验。

那么我们的大脑,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让我们对本来陌生的事物有了熟悉的感觉呢?!

在幻想类影视作品中,如果猪脚突然在做某件事或者处在某个地点时有了这种无法抗拒的熟悉感,那么通常情况会是猪脚在之前做了一个预言梦(比如《冰与火之歌》里的布朗-史塔克)或者预先看见了事情的走向(比如《死神来了》...)。有这样的 Deja Vu 是他们命中注定的事,而当他们意识到这是被安排好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准备应对即将出现的糟糕状况,比如找到打怪所需的秘密武器,或者迅速逃离即将成为事故现场的地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大可能经历这些惊心动魄的史诗级情节的。现实通常要乏味得多: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明知道没去过,但是我们还是几乎可以肯定自己之前去过。这种惊奇的感觉就像是,告诉一个经过你身边的陌生人他把钥匙忘在咖啡店了一样。这种感觉甚至不同于一般的“熟悉”,而是一种“过分熟悉”。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这是我们的大脑故意创造出来的感觉吗?

一种让人产生 Deja Vu 的方法就是向对方植入错误的记忆——这个任务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之前曾经有几次实验证明,只需要一点点的训练,就可以让人们有“小时候曾经在商场里迷路,后来被一个老妇人发现”的回忆,就算你的家人告诉你这件事从未发生过。其它几次实验,有的人后来相信自己小时候在去迪斯尼乐园的路上看到了穿着兔巴哥戏服的人在表演节目,而兔巴哥根本就不是迪斯尼的动画形象。只需要一些刺激,人们就会记住各种各样么发生的事情。

你也可以将人们暂时暴露在某个客体上——小镇的街区,一幅画,一张幻灯片——然后让这个人去回忆,慢慢回想,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太确定”的回忆。研究者们在这种例子中也获得了成功:在电脑屏幕上向某人展示速度较快的幻灯片,内容为词语,名字,人脸等,然后过段时间再给这个人播放同样内容的画面,这就会引起人们的 Deja Vu。

想要诱导更加自发性的,无意识的 Deja Vu,必须要有正确的场景。既视感在年轻人身上发生的概率更大,因为年轻人相对年长些的人,日常行为更加多样化和不稳定。有 Deja Vu 时,人们一般感到最近心情不是很好,压力较大,或者脑中想的事情太多。当人被催眠时也很容易产生 Deja Vu。但是它并不是由压力所导致的心理波动,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波动,而是一种需求。

这种熟悉的感觉并不是看见了熟悉的事物而引起的,它是一种独立的心理体验。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认为这种感受来自于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us),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需求,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活跃起来。比如我们两个人都认得一个物品,并且都感觉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有时候这种认知记忆(recognition memory)能够迅速调出我们的记忆,这是“再现”。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之前的记忆就知道眼前的物品是什么,比如一个可口可乐的罐子,我们不需要回忆上次看到它的场景就能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

然而,有些时候,你所见到的事物勾起了模糊的回忆,你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何时何地见过它的,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你都没有成功地为记忆配对。当你的大脑认为你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或者你在做一件很日常的事,它很容易就会用这种熟悉感来当作你的向导,并且让你回忆,直到你找到你认为匹配的记忆。

当你的大脑感到疲倦,压力大,并且每天都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时,它会无法梳理每天的经历。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制造这种熟悉感,比如一个咖啡杯,某个人的侧脸,街道的拐角处来让自己感到满足,而并没有告诉你这些“记忆”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然后之后,我们认为应该为这种现象找个名字,于是就有了:Deja Vu。本文译自 : iO9 ,由 keep_beating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