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0 , 07:02

道家历史的现代智慧

道家的历史观给社会行为者带来了一种谦卑的感觉,当他们的权力上升时,鼓励他们避免自以为是地认为历史变革是由某种道德理由驱动的。

在我为了更好地理解“民主的第三波”——即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民主政体的显著和迅速崛起——而进行的一个阅读项目中,我意识到,这种民主政体的上升并不是由一些推动历史走向其自然、最终状态的力量造成的,正如一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相反,它是美国政治影响力在美国确立自己为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结果。

然而,美国在其政策制定者对外国土地没有多少了解的情况下,试图在那里强加其政治制度的努力,促成了许多低质量的民主、民族冲突和难民危机的出现,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专制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复兴。增加了这种复杂性的是,以自由主义为旗帜推动的残缺的民主化运动,无意中侵蚀了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各地的地位——这正是启蒙的基石。

在得出这个结论后,我感到一种不安。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倾向于过于保守或者具有某种专制的个性。最终,我意识到,我的结论受到了我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印在我身上的道家历史观的影响。

这种道家的历史观与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目的论原则以及西方思想中也很常见的对称的循环解释形成了对比。它可以提供几种洞察力,以理解我们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

道家的时间性

根据《道德经》,这是一部简洁的文本,归功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的老子,历史围绕着两个关键元素展开。第一个是它以不断的变化和否定为特征,以循环的方式展开。这种对历史发展的循环观立即将道家的历史观与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线性和目的论观相区别,后者以圣经中的叙事为例,并随后由神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解释。

例如,希波的奥古斯丁(354-430 A.C.E)在《上帝之城》中提出了一个七阶段的历史进程模型,追溯了人类从创造到救赎的历程。同样,另一位神学家菲奥雷的乔阿基姆(1135-1202 A.C.E.)设计了一个三阶段的历史理论,划分了父亲的时代、儿子的时代和圣灵的时代。父亲的时代是指上帝直接统治人类的时期,儿子的时代是指人类成为上帝的儿子的时期,圣灵的时代则预示着公正者的秩序最终取代天主教会。

道家的历史观也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异,后者认为历史以螺旋式的、进步的方式通过“否定之否定”发展。黑格尔并不孤单;在18和19世纪,随着欧洲人逐渐自信,受犹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欧洲知识分子提出了各种目的论历史理论的世俗化改编。其中,也许最有影响力的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断言历史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共产主义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强调历史的循环观是所有文明共同的遗产是很重要的。即使在西方世界,循环的历史观也在基督教崛起之前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外,在现代西方语境中,现实主义者或怀疑论者继续支持历史的循环理论,特别是在充满挑战的时期。

例如,在导致灾难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地缘政治动荡中,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写了一本书,将文明的兴衰与季节的变化联系起来。这种将历史循环与四季相对应的类比最近被作者尼尔·豪威采用。豪威坚信美国今天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他认为英美的历史像季节一样循环发展: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接着是一个反文化的夏天,一个机构衰败的时代(秋天)和一个危机重重的冬天,从而为一个新的世纪(一个大致等于人类寿命的时期)铺平了道路。

曼库尔·奥尔森,以类似的方式,认为利益集团政治的日益突出是任何一个享受稳定时期的国家不可避免的结果,最终导致该国的衰落。同样,彼得·图尔钦认为,在繁荣时期之后,不可阻挡地出现的“精英过剩”是一个国家衰落的关键驱动力。“美国试图在其政策制定者对外国土地没有多少了解的情况下,强加其政治制度的努力,促成了许多低质量的民主。”

我遇到的最复杂的循环理论是伊本·哈尔杜恩的阿萨比亚理论。伊本·哈尔杜恩是14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思想家,他认为游牧帝国的兴衰受到两个循环力量的影响。第一个是团结的循环(阿萨比亚),即一个新兴帝国的精英之间的高度团结注定会在几代人后衰退,导致帝国的衰落。第二个力量是人口的循环,即一个繁荣的帝国的人口不可避免地膨胀到一个不可持续的水平,导致政治动荡和冲突。最终,衰落的帝国屈服于一个以更高的阿萨比亚为特征的新兴游牧力量。因此,循环模式继续。

在中国以外出现的历史循环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将历史进程视为对称的循环,类似于由重力驱动的钟摆的来回运动。即使是伊本·哈尔杜恩的复杂理论,也是通过两个对称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力量来运作的。

道家对历史发展的理解中的第二个关键元素偏离了这种对称性。指导每一次历史变革和否定的力量不一定是相同的:一种“非对称的循环理论”。

在《道德经》中,老子有名的写道:“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宣言本质上断言,对称的循环理论不能声称具有普遍或永恒的真理。这是因为任何因果力的意义和功能随着不同的情境而不断变化。

在中国的前现代,老子对历史的早熟和高度复杂的把握经常偏向于神秘的方向。今天,借助现代社会科学的洞察力,我将道家的非对称循环历史理论称为“反向运动的原理”。

这个原则认为,随着任何组织、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或制度的上升,反对、破坏的力量也同时增强。在中国,这一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太极图来直观地表达。在这些图表中,我认为最能概括历史的非对称循环本质的核心的也是最简单的:两种性质相反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同时发生变化。当一种力量变得更强时,另一种力量就会减弱,反之亦然。 “道家的历史观可以提供几种洞察力,以理解我们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

举一些例子:在军事和经济竞争的领域,组织得更好、生产效率更高的实体往往会获得优势。这种军事和经济竞争的性质诱发了累积发展——一种增强人类创造和积累财富能力的社会变革形式。在早期的现代欧洲,受犹太-基督教传统的线性历史观的强烈影响,思想家们经常制定一些理论,将这种累积发展的过程描绘为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的进步。

然而,在道家的反向运动原理中,随着军事或经济竞争中的一个行为者逐渐占据上风,对立的行为者也会聚集动力。例如,占优势的行为者越来越容易犯各种错误——过度扩张、低估对手、忽视内部脆弱性和潜在危机。与此同时,较弱的行为者为了应对更强大的对手,加强了他们改变的愿望,包括从对手那里学习和努力“自强”。

或者考虑经济学。在微观层面,一家公司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不利的意外后果。例如,它增加了员工的议价杠杆,导致业务成本上升。它还巩固了既定的组织和商业模式,使得在情况需要变化时难以适应。此外,它迫使其他公司模仿、创新和努力做得更好。这些力量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其他的一些力量,都可能导致一家公司的倒闭,尽管导致每一次逆转的具体因素可能因情况而异。

放大到宏观层面,一个广泛的原则出现了:市场监管的程度越小,社会问题(如收入不平等、福利不足和环境恶化)的普遍性就越大。这些问题随之促进了反市场社会力量的上升。然而,这些反市场力量越强大,经济效率就越低,从而提高了稀缺性和整个社会的普遍贫困。这反过来又为亲市场力量的复苏创造了一条途径。

因此,循环持续。对于一个道家思想家来说,许多社会力量和偶然性可以促成这种循环模式的形成,而具体的力量和因素总是取决于情境。

现代相关性

道家的历史观可以对当代政治理论和文明繁荣的景观提供三个关键的洞察:

第一,它断言,历史变革不是由统一的力量推动的,这一观点挑战了历史是由一个预定的终点或最终目的指导的概念。

第二,它在有影响力的社会行为者的权力上升时,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谦卑的感觉,鼓励他们洞察可能破坏他们地位的潜在陷阱和变化,并避免以一种目的论和因此道德的理由来证明他们的权力优势的谬误。

第三,它警告我们不要对上升趋势的社会潮流做出线性的预测,而是要接受复杂性的错综复杂,并承认多种力量的多面相互作用。这样做,我们就不得不欣赏历史变化的异质性。

对历史的线性或目的论的理解赋予了人们更强烈的生活目的感,使信徒能够创建一个更有承诺的道德社区,并迫使社区内的个人以一种更有原则的方式行事。然而,“真正的信徒”可能相信他们自己拥有正确的信仰,并与历史的正确方向保持一致,他们认为他们拥有一种道德的制高点,可以转化、排除甚至对被认为是“错误一方”的人使用暴力。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种信念多次导致了种族灭绝、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的统治、政治清洗和文化冲突。

对称的循环理论,仍然处于西方感性的范畴,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它们为线性的历史叙事提供了有价值的补救措施,特别是在逆境中——正如我们目前在美国所见到的那样。

然而,对称的循环理论也不是没有局限性的——其中之一是一种机械的性质,它往往淡化了其他塑造历史的力量,并低估了有影响力的社会行为者和突破性的技术在改变历史轨迹方面的影响。此外,循环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在面临深刻的挑战时获得了重要性,但它们在乐观主导的时期消退得比预期更快。

道家的反向运动原理不仅拒绝了对历史施加一个方向,而且否定了任何特定的、类似法则的力量支撑着历史事件的明显循环模式的存在。老子的无为概念促使一些学者,如查尔斯·胡克,将其解释为一种古老的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它“在政府计划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可提供的”。然而,事实上,老子主张的是一种以深刻的谦卑为特征的治国之道。这种谦卑是一种罕见的特质,尤其是在有影响力的社会行为者中——特别是非常有资源的国家行为者。它在以目的论历史观为主导的文化中更加稀缺。

目的论历史观在西方如此普遍,以至于它无意中渗透到了许多经验性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埃兹拉·沃格尔的著名著作《日本第一》就是一个例子,它优雅地揭示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背后的因素,但他认为对日本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几个制度属性——高度的工作保障、高工资、慷慨的退休金和有效的官僚机构——也导致了日本经济在该书出版后不久就陷入了停滞。

沃格尔的疏忽是忽视了道家反向运动原理的核心之一,这不是他独有的:它在西方世界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线性预测的理论中回响。学者们曾经认为,世俗化是现代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们今天面临的不仅仅是宗教的复兴,而且是各种形式的保守的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同样,当学者们还在庆祝后工业价值和后现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时,相反的趋势已经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获得了动力。

同样,以目的论理解政治发展为基础,许多学术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教育水平、妇女地位、民主制度和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多党自由民主政府的崛起呈正相关。然而,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在这些国家,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并获得了在国际上行动的权力。

这并不是说,与犹太-基督教传统交织在一起的目的论历史观没有培育出新颖的思想,如宗教宽容、良心自由和自由主义。很难想象这些理想在中国、印度和其他多神信仰占主导地位、事实上的宗教宽容是常态的世界各地的前现代社会中的出现。

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这些高尚的理想以不同程度的虚伪被灌输到了西方主导的国际领域中。然而,它们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基础支柱,是西方给予所有人的礼物。

此外,在当代世界,目的论历史观不仅根植于西方社会,也根植于各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中,包括中国。自五四运动(1919年)以来,中国已经远离了自己的传统历史观,所以我对道家历史观的强调不仅针对西方人。

总之,我强调道家历史观的重要性,是因为我们仍然面临着线性历史观和零和思维在美国外交政策、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甚至在看似温和的意识形态,如激进的素食主义中的后果,其中一些支持者甚至将吃肉比作大屠杀。

本文译自 NOEMA,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