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3 , 20:24

蛋友分享:如何愉快地学习

作者:mrSunshine

有很多文章谈如何学习,谈如何愉快地学习的我却没看过。我就来谈谈如何把学习变成更加愉快的经历。TLDR:

蛋友分享:如何愉快地学习

首先我想来谈谈健身。据我观察,能坚持健身的主要有两类人。第一类是享受健身过程的人。每天健身的时段对他们来说就是放松,释放自我,亦或者他们边健身边听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觉得整个过程很有意思。健身对他们来说就如同享受美食,能够满足身体本身的欲望。第二类人是享受健身结果的人。他们通过健身获得了理想的身体,全天更精力充沛,睡眠变好,感官更敏锐,头脑清晰,整个人都更犀利。第一类人每天都盼着健身,第二类人盼着享受每天健身后的成就。但是,其实每个在坚持健身的人都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的混合。谁说不能既享受过程又享受结果呢?

所以,想让一件事变得有意思,可以从两方面来下手。让它本身更有趣,同时让它变得更有意义。我个人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西方大学课程的安排在这两方面上下的功夫比国内要好很多。先简单说说西方大学(特别是本科)的课程安排:一般是第一年先上一些原理课(introductory)。学商科的常见有微观经济学原理,理科则是线性代数入门,初等微积分,初等计算机算法等等。这些课往往不会讲很专业的东西,却很侧重提纲挈领地把这个领域都研究哪些问题概述一下(focus on big picture)。例如这个学科为什么会存在(motivation),和其他学科的关系(context),这个学科在哪些领域有什么应用(application)。可以说入门课是帮助你站在高处去看到这个学科的整体(metadata)。让你忽略繁琐,而是感受知识的美和实用性。

原理课之后如果有兴趣,一般有中级(Intermediate)和高级(Advanced)的课。这些课一是会重复初级课里提到的内容,二是会给人更多的细节,三是会包含很多的阅读材料(理科也是)。这些阅读材料往往会用和课程老师以及课本作者不同的视角去诠释同一个问题(Different perspective/approach for the same problem)。这样一来,或许你的脑回路和老师的不太一样,却可能会和某些阅读材料的作者所见略同,问题也就更容易理解了。阅读不同材料,就有更大的几率找到一个能让自己获得美感或实用性(motivation)的视角。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教学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拿绘画做个比较。我经历的国内高等教育很多是给你一个固定视角的主题,让你用很复杂的油画技巧去一次画好主题。西方则是先让你画一幅素描,让你大略感受这个主题美不美。如果你有兴趣,再让你画多幅同一主题的,不同视角的,细节更丰富的画。水彩画,国画,油画,甚至是照片,让你来选择自己通过哪种绘画工艺,哪种视角,去欣赏并表现主题。

知识本身的魅力,以及其实用性是让学习有趣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到强调这亮点的学习材料呢?在过去,我们学习成败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能不能碰到好的老师。如今,在互联网上我们能找到太多无私的老师,他们为学生贡献和分享了各种视频和文字,等着我们去发掘。我们的高等教育往往只有一本指定教材,但是请完全不要被指定教材所限制。这个年代所有的领域都有无数本书,视频,在线课程来帮你学习。如果教材读起来干涩无味,让你怀疑这个学科是不是本身就是无聊或者没用,答案大概率只是你的老师或者选的教材不够好【1】。

那么如何去找到这些好老师好材料呢?如果你有兴趣去了解一个领域,先看几个以“高空俯览”为视角的视频【2】。再看看这个领域有哪些有名的老师,他们有没有在线课程。常春藤盟校对这个领域都设计了什么样的课程安排,它们都用哪几本教材,哪些参考书【3】。这里的重点是当你收集了很多材料可以选择之后,不需要每个材料都仔细学下来。选择本书或者在线去学,如果觉得不对胃口就跳着学,甚至放下。换一本书,换一批视频,换一个老师。很多人没用勇气小说读一半停下,没有勇气电视看一半弃剧。但是在学习上,如果学的东西让你提不起兴趣,请一定弃了换一个试试。否则死磨硬泡那些平庸的材料,你可能错过的是真正懂这个学科的人的真知灼见。

从苍茫宇宙中俯视,人和其他生物有多少区别呢?我们种族存在几万年的证据,只有我们不断提炼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应用极广,同时它们又有着满足我们天生好奇心的独特美感。好的老师,能用几分钟就把这两方面同时介绍给我们。可惜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资源去直接获得最好,或是最适合我们的老师。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离最好,或是最适合我们的老师可能只差几个关键字搜索。

PS:不得不说如今很多好的学习资料都是英文的。英文苦手的话何不以此为契机学英文呢?并不需要单独去先学英文,而是通过学习英文材料的同时提升英语技能。我本人英语提高最快的阶段就是读英文原版教材,看英文课程视频(英文字幕),和看一些英文纪录片/TED(英文字幕)。

用我学习统计的经历来举例。市面上有太多教统计的书和课程。我也学过不下5个吧。直到读了Statistics fourth edition by David Freedman我才真正领略到了统计的魅力。

Youtube上有很多学科概览的视频。从单个视频到几个小视频。例如3Blue1Brown的Essence of linear algebra系列就对我影响很深(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HQObOWTQDPD3MizzM2xVFitgF8hE_ab)。Map of sciences series(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YRlicwLG3St5aEm02ncj-sPDJwmojIS)也不错。不少这类视频也被搬运到了b站。

大部分西方学校的学科课程安排(bachelor/master's program overview/curriculum),每节课的教学安排(syllabus)都是在网上可以查到的。里面基本包括了所有的指定教材以及阅读材料。不少老师甚至把往期的课程视频也传到网上。再加上不少公开课的网站(coursera, edx)。此外我也会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上搜索相关的书籍并且看看读者的评价。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