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22 , 08:00

黑猩猩的交流方式与人类的有着共同的定律

在一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控制着”人类的语言。语言学家发现黑猩猩发出的吼叫声、手势和表情都遵循一些与人类相同的基本原则,这说明语言基础有着很深的进化根源。

一项由罗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Roehampton)牵头的研究分析了数百个生活在乌干达森林保护区里的黑猩猩的录像,分类和测量了58种有趣的手势的特点,他们要在其中找到人类所有交流形式中的两种规则——齐普夫缩略语定律(Zipf's law of abbreviation)和门泽拉斯关于语言结构复杂性的定律(Menzerath's law on the complexity of linguistic constructs)。

研究人员们已经对黑猩猩的叫声和气喘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规则都起着作用,但是近距离交流时,黑猩猩更多是使用视觉符号,这让研究人员需要对另一种语言体系进行分析。

齐普夫定律描述了我们使用某个词的频率及其反向排序(也就是频率越高越靠前,编号数字值越小),比如,在很多种语言中,第二级常用词的使用频率是最常用的词的二分之一。这个拗口的定律是由一位名叫George Kingsley Zipf的语言学家提出的,他还注意到,一个词使用频率越高,长度越短。比如英语中最常用的五个词是:the,be,and,of和a,与排在500级的词,比如value,international,building和action相比,它们显得非常简短清脆。这不仅适用于人类的各种语言,研究表明,在猕猴和海豚的“语言”中也一样,这说明“效率”是许多动物交流的核心。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将黑猩猩的非语言交流也列入其中,但其形式并没有那么明显。研究团队发现,在测量过的2137个手势中,每个手势持续的时间和使用的频率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关联。只有当这些手势被分组,并将持续时间求得平均数后,才显示了明显的规律。每种表达方式都有一个频率,黑猩猩使用频率越高的,平均持续时间越短,这也符合了齐普夫定律。

而在这个定律里有一个有趣的例外,那就是“体态”,研究人员从中没有发现任何相关性。“普遍的原则不一定就产生普遍的模式,”这说明定律还是在发挥着作用,但被其它一些因素所掩盖。

门泽拉斯定律同样被掩盖在复杂的“手舞足蹈”和身体姿态中。这个定律称,大的语言结构都是小的语言结构构成的,比如长词,都是由许多短的、简单的构成的。与齐普夫定律一样,通过对黑猩猩手势分组的对比,发现它们也是用短的来组成长的。

交流的统计基础被称为定量语言学,这两种定律只是诸多规律中的两个例子,但是它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性,那就是将语言“压缩”成一种更为有效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或者黑猩猩,会花“力气”在发声和肢体语言上呢?

虽然人类的灵长类“亲戚们”没有我们这么复杂的音域,但它们的动作、声音和面部表情的混合仍会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这把语言“塑造”成了只有“花力气”才能产生作用。研究人员们下一步将研究对象转向了倭黑猩猩,以便了解这些规律在灵长类动物中“渗透”的有多深。

这项研究对对人类的研究也有一些启示,研究表明,这些规律适用于手势组合,而非单个手势,这说明我们在对我们自己的交流方式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疏漏。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定律的适用范围到底有多广,除了猕猴、海豚、人类和黑猩猩的交流外,在基因层面上也能找到这些规则的影子。

那么其它世界的生命呢?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些语言规律的适用范围有多广。

该研究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行走的五花肉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