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或将破解传统密码,威胁网络安全。专家呼吁未雨绸缪,升级后量子加密技术,守护未来数据安全。
量子计算机真会成为网络安全的终结者吗?近期新闻频频警告,量子技术可能打破现有加密体系,比如广受欢迎的RSA算法。过去估计需要2000万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才能在8小时内攻破RSA,但最新研究显示,100万量子比特或许就够了。这让人们不禁担忧:量子密码末日近在咫尺?
现实远没那么危急。量子计算机虽已存在,但能力有限,当前最强的机型仅拥有略超1000个量子比特,且错误频发。RSA算法依赖的公钥加密技术,广泛用于网上购物、安全通信和比特币交易,但并非所有加密都岌岌可危。对称加密,保护我们大部分数据的那种,稍作强化就能抵御量子威胁。公钥加密的替代方案,如椭圆曲线Diffie-Hellman,也在不断演进。
尽管如此,量子计算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加密技术是网络世界的基石,从Wi-Fi到银行系统,无处不在。如果未来量子计算机足够强大,理论上的攻击方法可能变为现实,破解公钥加密体系。专家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突破即将来临,有人觉得永远不会发生,大多数人则预计可能在10到20年后,甚至更久。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Ellie Browne教授指出,安全思维需要考虑最坏情况。即便量子威胁在20年后出现,今天加密的数据可能仍需保护。金融网络等复杂系统的加密升级耗时漫长,因此现在就得行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早在2016年启动了后量子加密工具的国际竞赛,2024年已发布首批标准,包括抗量子攻击的密钥交换机制和数字签名方案。
普通人无需恐慌。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建议,企业和关键基础设施到2028年完成加密清单,2035年前完成升级。这表明,专家们并不认为量子危机迫在眉睫。我们的浏览器、手机和消息应用会通过安全更新或技术更替,逐步实现后量子安全。
量子计算的未来充满未知,但准备工作已在进行。或许某天,量子计算机将改变游戏规则,但只要我们提前布局,密码安全的明天依然可期。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