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因哈佛拒绝政策改革冻结22亿资助,哈佛誓言捍卫独立性,教授提起诉讼,指控政府威胁学术自由。
周一,华盛顿的空气里弥漫着紧张气息。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和6000万美元的合同资金,理由是哈佛明确拒绝了政府提出的政策调整要求。消息一出,学术圈哗然。这不是普通的预算争端,而是关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正面交锋。
事情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几天前。哈佛收到了一封来自联邦特别工作组的信,信中列出了一系列政策“整改”要求,试图维持哈佛与联邦政府的“财务关系”。这些要求包括取消多样性、公平与包容项目,禁止校园抗议中佩戴口罩,推动基于成绩的招生和招聘改革,甚至削弱那些“更热衷于激进主义而非学术”的教职员工权力。政府声称,这些措施是为了应对校园反犹主义风波,尤其是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哈佛没有退缩。校长Alan M. Garber发表声明,语气坚定:“我们已通过法律顾问告知政府,哈佛不会接受这些提议。大学不会放弃独立性或宪法赋予的权利。”他直言,政府的要求是对哈佛“学术环境”的直接干预,试图操控大学教什么、招谁、研究什么。“无论哪个党派执政,政府都不该对私立大学指手画脚,”Garber说。
哈佛的表态掷地有声。2024年,哈佛的 endowment 高达532亿美元,财力雄厚或许给了它说“不”的底气。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对原则的坚守。Garber在声明中警告,如果政府退出与大学的合作,不仅会危及数百万人的健康与福祉,还会动摇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活力。
政府的回应毫不含糊。白宫发言人宣称:“特朗普总统致力于让高等教育重焕光彩,终止不受控制的反犹主义,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会资助哈佛的种族歧视或暴力行为。”他们援引《民权法案第六条》,指责哈佛若违反规定,就无权获得联邦资金。
这场对峙并非孤例。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向全美多所高校发出类似威胁,要求政策调整,否则削减资助。哈佛是第一所公开反击的顶尖学府,此举无疑为其他大学树立了标杆。但代价也随之而来,22亿的资金冻结像一记重拳,考验着哈佛的应对。
哈佛的教授们没有坐以待毙。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哈佛分会联合全国组织,于上周五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紧急颁布临时禁制令,阻止政府切断联邦资助。他们在诉状中警告,资金取消“迫在眉睫”,并举例称哥伦比亚大学已被削减4亿美元,成为政府“杀鸡儆猴”的首个目标。
哈佛法学院教授Nikolas Bowie在CNN的节目中愤怒表示:“总统对大学的要求无异于独裁。他威胁说,如果我们不压制言论、不改变教学内容,就拿不到钱,这是对大学和教授第一修正案权利的践踏。”Bowie的声音里带着学术人的倔强,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更早的细节浮出水面。《哈佛深红报》拿到了政府信件的副本,披露了更多要求,比如哈佛必须与国土安全部及联邦监管机构“全面合作”,确保移民政策和合规性。这些条款像一张网,试图将哈佛的学术自由牢牢套住。
冻结的22亿资金,涉及多个研究项目,可能影响从医学到工程的众多领域。哈佛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或许正为预算发愁;课堂上,学生们也在议论这场风波的走向。但在Garber看来,妥协的代价远超金钱。“政府若能随意规定大学的知识边界,那还有什么独立可言?”他在声明中反问。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哈佛的诉讼还在推进,教授们在法庭内外奔走呼吁。政府那边,冻结令已经生效,接下来的动作无人知晓。学术的象牙塔与政治的角斗场,碰撞出了刺眼的火花。哈佛的决定,像是夜空中的一颗信号弹,照亮了更多人对自由与权力的思考。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