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烟花简史
在今天,烟花在全世界都标志着庆祝活动。从古代中国到新世界,烟花也发展改变了很多。第一枚烟火——装着火药的爆竹——出身朴素,而且只能发出“啪”的爆炸声,但是现代版本的烟花可以制造出不同形状、多种色彩和各种响声。
烟花的原理
在我们深入到烟花的历史之前,首先要理解它们的原理。每一枚现代烟花都是由一个礼花弹组成的。这是一个装有火药和十多个小荚。每一个小荚都称为一个“烟花星体”。根据美国化学协会(ACA)的解释,这些烟花星体直径大约3-4厘米,里面装有:
·燃料
·氧化剂
·粘合剂
·金属盐或者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着色剂
烟花也有导火线,用来引燃内部的火药。每一个星体会在烟花爆开的时候成为一个点。当其中的着色剂被加热,它们的原子会吸收能量,之后在失去过多能量的过程中产生光亮。不同的化学物质会产生总量不同的能量,制造出不同的色彩。
比如说根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网站上化学教授Bassam Z.Shakhashiri所说,当硝酸钠被加热,在钠原子中的电子会吸收能量并且变得活跃。随着电子从高能下降的时候,它们会释放出大约200千焦/摩尔的能量,或者说是黄光的能量。
根据ACA所述,以下就是一些烟花颜色的构成:
·蓝色是使用的氯化铜化合物
·红色是使用的锶盐、碳酸锶和锂盐
·紫色是将产生蓝色的铜化合物和红色的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
·橘色是由钙盐和氯化钙产生的
·绿色是由氯化钡和其他钡化合物制造的
烟花的源头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烟花是由中国发明的,但是有一些指出它最初的诞生地应该在中东或者印度。根据美国烟花制造安全和教育基金会,我们的确知道在公元800年的中国某地,中国化学家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粗火药。而这不是他们的本意。其实他们是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是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也改变了世界。当中国人意识到了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什么以后,他们开始相信这些爆破声可以驱赶邪灵恶鬼。
为了制作这些最初的烟花,他们会将新火药装进竹笋里,然后将竹笋扔到火中,这会产生非常响的爆炸声。此后,烟花有了发展。比如说,纸筒代替了竹杆,而且人们用薄纸做成了引信取代了将烟花筒扔进火中。
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搞清了他们可以用火药来制造炸弹,因此他们会在弓箭上绑上爆竹射向敌人。在接下来的200年中,烟花磨砺成了火箭,不需要借助箭也能向敌人发射。现今的烟花表演仍使用着这种技术。
火药的传播
1295年,马可波罗将烟花从亚洲带到了欧洲。(不过根据史密森学会所说,欧洲人可能在这之前几年的十字军东征时接触到了火药武器。)根据史密森学会,在此后的13世纪左右,火药以及它的制作配方被外交官、探索者和方济各会的传教士带到了欧洲和阿拉伯地区。在这里,西方将这种技术开发成为了更强力的武器,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知的火炮和火枪。不过西方的人们还保留着烟花的本意,他们会在庆祝活动中燃放它们。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小丑也会使用烟花来取悦观众。
在英国,统治者会使用烟花表演来招待他们的追随者。人们认为第一场皇家烟火表演出现在1486年亨利七世的婚宴上。1685年,詹姆斯二世的加冕礼展示太神奇了,为他赢得了火焰大师的骑士身份。不甘示弱的还有沙皇彼得大帝,他为了庆祝儿子的出生举办了一场5个小时的烟花秀。
学习爆炸的艺术
根据History.com所述,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烟花制作学校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校会教给热切的学生们如何制作精密的爆炸。在意大利,烟花尤其受欢迎,然后在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混合了微量的金属和其他成分来增强烟花的光亮度并制作出有创意的烟花形状。
他们最终也为烟花开发出了更多的色彩。在此之前,所有的烟花都是橘黄色的。意大利人创造出使用了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他们的烟花表演更接近于现代版本的。他们使用锶制造红色,钡制造绿色,铜制造蓝色,还用钠制造黄色。
前往新世界
随同欧洲人一起抵达新世界的还有他们的烟花配方。根据History.com,美国第一场烟花秀是在1608年的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由John Smith上尉举办的。在1777年的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后的第一个周年庆的日子,烟花表演成为了美国独立日的传统。
之前的一年,John Adams在信中写道:“这一天会将会成为美国历史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我倾向于相信这将会作为一项伟大的周年庆典被我们的后人所庆祝。那应该是有着盛况和游行队伍的庆典活动…篝火和烟火…遍布整块美国大陆,从今天起直至永远。”他的预测没有错,这一传统从1777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烟花,因为一些恶作剧。按照史密森学会所说,在1731年,罗德岛禁止以“恶作剧”为目的燃放烟花。在19世纪90年代,其他的州和一些城市制定了管理条例来控制燃放烟花的方式和地点。在今天,许多城镇和州都有着自己的法律来管控烟花的燃放。
根据History.com,目前的烟花行业,中国仍是世界上制造和出口烟花最多的国家。
本文译自 Live Science,由 Diehard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