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8.20 , 16:25

经济学人评出了全球最宜居城市

经济学人评出了全球最宜居城市

上周末,墨尔本失去了“全球最宜居城市”的称号,陪跑七年之后,亚军维也纳终于反超夺魁。

排名基于《经济学人》信息部的全球宜居性指数,该指数“评估了世界上哪些地方提供了最佳或最差的生活条件”。

但这种工具实际上是用来帮助企业计算他们需要多少“艰苦”津贴来补贴外地过来的员工。

因此,《经济学人》认为,像是墨尔本、维也纳和其他澳大利亚城市在内的大城市都不需要支付员工补贴。但它建议那些开设在排名垫底城市(如莫尔兹比港,的黎波里和卡拉奇)的企业为员工提供20%的补贴。

尽管有炒作嫌疑,但明白全球宜居性指数针对的是外来人口而非当地公民,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它与生活在维也纳、墨尔本或任何其他城市的普通人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住房负担能力、步行性、公共交通和教育通道以及自行车道的数量。

该指数衡量的是什么

《经济学人》的全球宜居性指数使用30个指标来衡量五类宜居性条件:稳定性(安全性)、医疗保障、文化和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

其中26项指标基于“专业的国情分析师和每个城市的现场记者的个人判断”。

这些匿名评论家将城市的表现评为可接受、可忍受、不舒服、不受欢迎或无法忍受。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计算出具体的评价,也不晓得为什么选择这些类别来表示适宜性,或者如何对一类中的指标进行加权。

虽然摘要报告是免费的,但更详细的报告需要620美元购买,而完整数据为9210美元。

除了精心设计的排行榜和吸引媒体关注之外,全球宜居性指数是一个主观评级,用不透明的标准来衡量城市。

以稳定性为例,它包括犯罪、恐怖袭击和内乱,占可居住总得分的25%。

总分是100,墨尔本、悉尼和阿德莱德的稳定性得分比维也纳、大阪和多伦多低5分,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一些指标拥有客观的标准,例如暴力和轻微犯罪的普遍程度,但《经济学人》的专家给予的排名和公开信息并不一致。目前尚不清楚该判断依据中包括哪些类型的犯罪或如何加权。

两项指标评估了城市中私立教育的可获得性和质量,但没有相应的公共教育指标。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学生(65.6%)都在公立学校就读。

因此,对于澳大利亚的普通家庭来说,公共教育系统的可获得性和质量要比私立学校更重要。

而且,最重要的是,该指数似乎错过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体验的事物。

虽然包括了住房“质量”和教育质量,但住房负担能力、交通拥堵状况,适宜步行的路况和公共交通资源的多寡,自行车道和基本服务似乎都不在参考选项中。

然而,这些才是澳大利亚人需要面对的真正的问题。

遗漏了什么

悉尼和墨尔本都在“基础设施”项中获得了满分。这包括公共交通和道路的质量,机场航线覆盖程度以及供水和电信的质量。

虽然对于市中心居民来说可能也是如此,但我们的研究发现,一些郊区——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可能是另一幅景象。

远郊区尤其缺乏公共交通工具。该指数没有考虑到,在一个城市中,宜居性也会随地点而变化。

它也没有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一项研究将城市的宜居性得分与其生态足迹进行了比较,发现维也纳几乎只有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的一半。然而,这些城市都不能算是可持续发展的。

更好地衡量标准

如果我们真的想创建能够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宜居城市,我们需要透明和客观的衡量标准。

宜居城市的关键要素包括安全、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公共交通状况、步行和骑自行车基础设施、就业和日常生活开支、以及价格合理的多样化的住房。

这些才是关乎社区居民健康和福祉的研究对象。

全球最宜居城市不过是一顶空心王冠,这个名头不会让墨尔本或任何其他城市成为更好的居住地。相反,各级政府应该专注于制定和实施改善城市适宜性的政策。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majer 编辑发布。

赞一个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