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8.06 , 15:00

运动员和药检之间的军备竞赛

职业运动员,是群特别能吃苦的人。赛场上他们要挖尽体能心智,跟其他世界尖峰力争分毫之差,下场之后还要跟药检部队斗智斗勇。

有人类参与的事业基本都能粗分成黑白灰,体育当然不例外。有些手段比较耿直,比如2016里约运动会,据说俄罗斯方面就试图直接在尿、血检样品上动手脚。另有些手段则精微得多,始终游走在灰色地带。药检方的技术一尺尺地进步,但总比运动员和他们身后的科技团队慢一拍。

为什么要嗑?
有个普遍误会,是选手们会为了临时改善表现而服药,但实质上这类莽人眼下只是少数。专业运动员使用药物更多是为了瞒过身体的自护机制,以经受超额的锻炼,这正是相关药物被禁的主因。

安非他命作用在中央神经系统,让人感觉不到疲累;输血增加血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运氧速度……如此种种,全为了在职业生涯内磨走一毫半秒,换个余生荣耀安稳。如果没有规制,人类开掘自己身体的手段只会更滥,更不计后果。

运动员和药检之间的军备竞赛

三不可
哪些技术和药物需要被禁?目前官方有三大原则:
1)是否会拔高成绩?
2)是否对人体有害?
3)是否有违体育精神?

有两项过界基本上就得禁。但人体的复杂性、技术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应用创意,让界线一再模糊。

全赖科学的诅咒和恩赐,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现行的全套药检,需查验成分已多达300项。举个实例,里约有10500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到场、比赛、休息的时间,乃至居住地全都不一样。要在不同的准确时机,将万把人逐一筛干净。这就是审查任务的规模。

加上人体生理千差万别。有项检查是考量睾丸酮(T)和表睾酮(E)的比例,正常T/E比应该是1:1。但人体规格自然散布各有差异,所以比例直到4比1都依然要算作合理。即是说在这项上,还无法将精确把控剂量的选手和酮比天生不平衡的人区分开来。

为了把作弊的空间进一步压缩,现在运动员们还要带生理护照。操作上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全面标记一次生理状态、体液成分。可惜人加设的防御,人也总能再次绕开。

2017年,世界药检组用匿名方式把2011参加过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全数重筛,发现当时虽然有近半选手涉嫌违规,却只有1~2%的血、尿样本查到了违禁成分——药检的网眼还嫌太疏,规例又经常徘徊不前,难以赢过运动员和科技后援们那胜似铁石的取巧决心。

新提问:脑部刺激该不该禁?
近年来针对大脑的技术正在体育界普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简称TDCS,原本开发目的是治疗癫痫、帕金森等神经疾病。现在发现只要在恰当脑区施加刺激,人体的疲劳感也会消解,效果类似于嗑安非他命;还能加速巩固肌肉记忆,让锻炼效果更致密。

用上文那三原则来衡量,电刺激无疑是在拔高成绩。但跟禁药不同,电刺激时效短,目前也没有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害处。选手照样要刻苦训练,不会妨碍公平竞争。然而换个角度考虑,既然特殊材质的泳衣就算违规,那靠电力加快训练进度,算不算太过依赖外力?

在O和X之间,现存的边界需要划定得更清楚。世界药检科学部部长奥利维尔.拉宾,认为检验手段和法规最后会进逼到只剩一丁点余地,让滥用药物不再有意义。不过在那天到来之前,渴望极限的人们还是会在灰色扇区里竞逐最大可能,榨尽点滴胜机。这场一追一赶的世纪长跑,双方都还没打算认输。

原文:《Olympic swimmer Ryan Lochte broke doping rules. It happens far more than you think 》,by Umair Irfan and Julia Belluz,Jul 27, 2018;有删改
本文译自 vox,由 梁兵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