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请客吃饭的风俗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育
约三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欧洲采猎者之间已经有聚众宴会的遗痕。按目前证据看,其它地方出现类似的原始集会,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末期。早期聚居点的形成乃至农业技术革新,都可能是因为有“请客吃饭”这一民俗在催化。
举个样板: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图拉赞族(Torajan)葬宴,在传统宴会里算是最奢华的一派。置备所需材料共需五年,这期间包成茧状的死者会停在屋角,逐渐脱水,而家人不会顾忌尸体。到筹措妥当,会请建筑队围着这家的房屋再搭一圈临时棚架,供来客饮食、作息和烹饪。万事俱备后,连最疏远的亲属都会被邀前来,穿最贵重的礼衣,挽着的米食篮子牵着牲口,规模约数百人。宴三日,会当众砍杀十来头水牛和猪为祭。
丧客们带来的礼食,特别是牲口会由主人家详细记账,成为他们日后需要以某种形式偿还的债。为这宴会花耗最多的人,能继承死者的田产。财力,和因财而生的族权,就这样在热闹的宴会里悄然交割。
人在宴会这事上暗中较劲,真意是维护和增强自己在地区中的优势。为了在宴赛里不被外人压过,主家储备的肉食、米粮和酒,必然要远超吃用所需,也远超一家一户的生产能力。作者认为这种争胜,也逼使了人们对农作物和牲口进行驯化选优,同时促进了物资交易。
客人带着礼物赴宴,也是一种愿与宴主共进退的表态,此后无论是经济还是权力争端都会彼此牵连。这种盟约十分有用,因为古代部落规矩粗疏,弱肉强食的风气未软,常有明争暗斗。大宴亲朋有时甚至会亏耗一家人十余年的积蓄,但若能赢得一众支持,长远上还会合算——这是种真正的“社保”投资。
在收成不好或劳动主力丧失的年头,通过宴客织成的互助网也有利生存。一旦成为网中节点,就很难独善其身,因为相识的节点家庭都会向你施压。逃避欠下的人情物债,最终很可能发展成杀身之祸,家产被瓜分。
这种关系网长期运作的结果之一,是多数资源陆续向强势家庭汇聚,而这经济优势顺利传递几代后,阶层就会夯实。
于近东地区发芽的纳图芬文化(约12,500-14,500年前) ,有最早的小麦扁豆种植和牛羊圈养痕迹,并似乎在相同时期就有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的现象。最早出现稻米和家猪的远东,发展步骤也相通。到今时今日,有很多乡村或部落依然会保留家畜,专门只为节庆和家族大宴所备,轻易不会宰杀。东南亚一些山地部落,明确地把养殖牲口比作储蓄。这些动物在不太平时可以救急应灾,也可以在宴会时保障主家的地位。
石器时代以后,从苏美尔城邦到印加帝国,直至现代全球各地,都还有人会通过宴请宾客,把富余粮食和财力转化为政治资本,疏浚人脉。虽然现代人呼朋唤友聚餐的目的性,一般已大不如古时候那样锋利,但祖先们在长年利益交换中沉淀出的阶级社交模式,至今清晰可辨。如果人类没有学会请客?那说不定我们今天还在射箭打猎,火种刀耕。
说起来劝酒应该是在建立丑态信用,有没有哪位大佬在外国饭局里碰到过敬/劝酒?这策略可能是亚洲文化独占?现在还用这手的中国人在文化上都属于七零前了吧,还不一定是心眼坏,人们只是重复环境教会他们的事,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来自觉到行为目的。
原文标题:《How the village feast paved the way to empires and economics》, Brian Hayden
本文译自 aeon,由 梁兵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