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02 , 14:00

颜料简史:染红过欧洲的小甲虫

红,在古代是种微妙的颜色。一方面,它是宗教故事里的罪孽之色,而另一面,人们又认为红是财富和显赫的象征,因为它真的很难得。各地贵族都渴望能穿上持久鲜艳的红色衣袍,把同侪比下去,而染匠们则搜肠刮肚明争暗斗想要搞出比别家更红的红,好一举出人头地。

在中世纪,染匠是个神秘工种,从配方到工序,都是口耳相传的绝密。用不同的植物根茎和树脂,来制作深浅各异的黄、绿和蓝;当时用骨螺murex磨碎成的紫料,所染出的衣物贵于同重黄金;但真正让人满意的深红,始终没有人能从自然界里抓取出来。

许多年里,欧洲市面最常见的红均从奥斯曼帝国进口,称为土耳其红,主料是某种茜草。西方染匠们□□牙切齿地试图复制出这种东方红,但都以失败告终。现代考据,这种红除了多个月的工序外,辅料还包括牛粪、小公牛血和变质橄榄油,是种有味道的红。但除土耳其配方外,其它尝试所出的最接近效果,也不是偏橙就是偏褐,而且很快褪淡。

除了土耳其红,王公贵胄们还别有选择:“圣约翰之血”和亚美尼亚红。这两款从公元前起就一直使用到16世纪,主料是几种寄生在植物根部的罕见蚧虫Porphyrophora。由这些颜料染作的衣物,只有国家的尖端阶层才够得着,前提是有货。

荷南多·科尔蒂斯(Hernándo Cortés,1485—1547)从中美带回的红色颜料,结束了欧洲的鲜艳竞赛,没有红能比胭脂虫的红浓郁。这种昆虫磨制而成的红金,源源不断地注入西班牙,使其在不久之后就从边缘小弟成长为一时霸主。

颜料简史:染红过欧洲的小甲虫
小学生做图

母体成熟后僵化,固着于树枝。幼虫在其僵体内孵化,长大后破体壁而出。内含物可制胭脂,故名。原产墨西哥,在仙人掌上繁殖,每年收获两次。——《现代汉语大词典》

胭脂虫所制的红,比贵人专用的“圣约翰之血”明显撩人得多,其着色性能又远高于亚美尼亚红。欧洲染匠们穷尽一生而不能达到的炫目,在中美人的生活里只是寻常。16世纪中段,西班牙铁手自中美心脏握出的鲜血淌向全欧,流入每一个经销商的口袋,也流入了画家们的调色盘中。

1557至1574年间胭脂虫价格飞涨,成了殖民地第二大出口货,仅次于银。后来,这种染料的当天价格会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商品交易所挂牌。

欧洲这种红色狂热,随着19世纪人造染料的出现而逐渐熄灭,只有艺术家还执着于使用从中美进口的颜色。高更、雷诺阿和梵高等人的画作经化学检验,不少都含有胭脂虫粉末。

公元前两千年,阿兹特克和玛雅就开始使用胭脂虫。不少聚落都发展出了养殖、改良这些昆虫的系统方法。人们靠它制作颜料,用来书写、画壁,为衣物和羽毛染色,乃至入药。公元两千年的现在,地球上会用胭脂虫颜料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这种曾经染红大洋海路,染红欧洲数百年的血,还是悄悄地淡去了。

原文标题:《The insect that painted europe Red》,By Devon Van Houten Maldonado,有删节
本文译自 BBC,由 梁兵 编辑发布。

赞一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