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20 , 11:00

“非自愿独身者”的黑暗世界

“我显然没有多大希望能吸引到女性。”

Reddit和其他非独(即“非自愿独身者”)网站论坛有数千名年轻用户,而19岁的Jack Peterson正是其中普通的一份子。

“我曾经的几段感情都给我留下了极差的体验,因此我觉得,你懂的……难以甩开过去,重新开始。”他坦言,“一些前任对我做了很不好的事情。”

失败和挫折,及其带来的愤怒和仇恨在非独论坛上很常见。我采访了几位自称非独的年轻人,他们大约二十岁上下,大多被女性拒绝过,或者和异□□往时有负面经历。

他们出于寂寞,在这些论坛上发言,而论坛上只有一群愤怒的人,深信自己没有在“基因彩票”中获奖,而没有任何办法补救。

杰克在YouTube上有自己的频道和播客。在多伦多袭击事件发生后,非独群体鲜有发声,而他已经准备好对媒体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一些非独也同意接受采访,但前提是要使用化名。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屡屡失败,因而性格扭捏,但扭捏的外表下往往也隐藏着极端的观点。

“非自愿独身者”的黑暗世界

一位来自英国的19岁非独——姑且称为Liam——从小就活跃在各类论坛上。他处于失业状态,和家人一起住。

他承认:“我一直都有这种厌恶女性的观点。总体而言,这对我的生活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直截了当地问他:“你仇恨女性吗?”

“某种程度上,是的。”他磕磕巴巴地说,“我尽量不这么做,但我时常——我会说一些话,说一些不应该说的话……因为我是在逛论坛,所以口无遮拦。”

这次谈话不甚顺利,想法时时偏向其他方向,而尴尬的沉默经常打断我们的对话。我问他,他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说过不该说的话。他嘀咕了几句对女性的侮辱,这些言辞无法登载在BBC上。这种行为是来源于他上的非独论坛吗?

“我以前不会说出这种话,但我不能说两者存在确定的关系,因为说出这种话的人总不是生下来就这么做的,总要有个开始,不一定和这些论坛有关。”

他补充道:“这些论坛吸引着你,把你关进有类似问题的人们的‘回音室’里。(注:“回音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在群体中听到的都是类似的想法,导致群体成员认为自己的看法即为主流。大到二战前夕的德国,小到一个QQ群,都是如此。)

“你先产生了一个小想法……然后你发现其他人的想法更为极端,因此你认为自己的想法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Liam谈到的“更为极端的想法”在非独论坛上随处可见。

性与基因

在这些非独帖子里,充斥着“所有女性都贪婪、□□、控制狂”的观点,那些很吸引异性的女性被称为“骚女”。

“骚女”是非独嘲笑的对象,也是他们的渴望。在非独的世界中,“骚女”总是会选择所谓的“渣男”。

“渣男”是□□上成功男性的夸张漫画形象,渣男与处男的差异不仅仅在于个性或信心,许多非独同时认为他们在基因上就不如“渣男”。

“渣男”往往被描绘成一个成功男性,一头金发,浑身肌肉,穿着霓虹绿色的裤子。他还有一辆跑车,但更重要的是,他拥有清晰的下巴轮廓,惹非独们嫉妒。

这些粗制滥造的漫画形象看似可笑——但它们很重要,因为它们创造了“我们vs他们”的心态。非独认为“性、爱和幸福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他们尤其容易被虚无主义的“黑色药丸”理论吸引——该理论认为,只有他们认识到了性和吸引的游戏从人出生起就是不公平的。

在非独论坛上,自助或积极态度都是被鄙弃的,任何能与女性进行成功交流互动的人都会立即被贴上“假非独”的标签。

非独已经在Reddit、Facebook、4chan以及自发运行的网站建立了非独论坛,但同样也有反非独团体对非独大加抨击。在这些反对团体中,我遇到了一位“前非独”。

Matthew(化名)在4chan发现了非独团体——4chan上的讨论没有规则约束,常常有极端的意见产生。他很坦率地向我介绍了他15岁时被4chan吸引的原因。

“我当时严重超重,社交能力很差,交际圈很有限,”他反思道,“因此我非常缺乏安全感。

“我和一个女孩想出了一段时间,却被伤透了心,这进一步加强了不安全感。”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马修对女性的态度变得愈发极端。

“我当时仅仅是对那个人心怀怨恨,”他说,“但在论坛上和网友交谈后,他们往往告诉我残忍是女性的通性。现在想想这么说其实很可怕。

“说所有女性天生有操纵欲,所有女性都有意剥削男性的想法十分危险。”

大屠杀

Elliot Rodger是非独者眼中的英雄——虽然可能有点讽刺意味。2014年,他在枪杀6人后自杀。他发表了一份充斥着种族主义和仇恨女性的宣言,他在宣言中抱怨称,女人都不想和他发生□□。

尽管这份宣言没有具体提到非独,但是非独论坛上经常讨论这场事件。有些评论看似黑色幽默,但有些评论似乎是认真的。

我看到过一个帖子,楼主自称想自杀,而各种评论者都建议楼主诉诸暴力。

其中有一则回帖:“不要自私,自杀前先找一所小学,打死几个学生。请!?!”

这样的帖子在非独论坛中并不罕见。每当有人说自己起了自杀的念头时,经常会有人如此怂恿他们。

采访期间,这名19岁的英国非独Liam试图拿Rodger的杀戮开玩笑。

“我觉得他也没有犯那么大的错,”他紧张地笑着说。当我细究他这么说的缘由时,他表示:“当然,人人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

他承认,如果真的很愤怒,想要自杀,真的需要寻求帮助时,就不该上这些非独论坛。

“这些人说话很直接。”

留意非独

很多非独论坛的管理是相当宽松的。虽然Reddit在11月取缔了最大的非独讨论组,但其他论坛依旧活跃。

一些不是非独的人也会密切关注非独论坛。

一名加拿大女性Emily告诉我,她多年来一直在观察多伦多的非独论坛。她甚至在Reddit上假扮男性,试图融入这个团体。Emily也不是她的真实姓名——她自称受到了来自非独的□□威胁。

自从多伦多袭击以来,Emily在非独论坛上看到的信息使她感到尤其不安。虽然一些非独试图与攻击者划清界限,但其他人却乐在其中。

“袭击发生后的第二天,一名英国非独发帖说自己被医学院拒了,因为那位女性面试官说他太丑了,当不了医生。”

“他当时正计划自杀。帖子下面有人怂恿他去报复面试官,‘拉一个垫背’。”

“这些人发着充满暴力的表情包,怂恿对方伤害他人,而没有人想做出任何改变。如果是ISIS的账号发布这些内容,马上就会被销号,账号主人也会被逮捕。(而这些非独却安然无恙。)”

艾米莉说,多伦多的非独社区尤其活跃——可能是因为加拿大主流政治气氛偏左,总理都自称是女权主义者。

“我认为,当社会正在趋近完全平等时,一些人反而会感到被压迫了。”她说。“如果你曾经处于优越于他人的位置,而现在所有人都几乎和你差不多了,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

非独文化和极端民族主义、另类右派的反女权主义似乎都有重叠。后两者都带有种族刻板印象,通过群体遗传学看待世界,自认为是被“政治正确”攻讦的少数派。他们拥有同样的没有下限的幽默感。

来自澳大利亚的“前非独”Matthew脱离这个群体的部分原因是非独群体逐渐政治化了。

“当年的非独不像现在一样充满敌意,”他回忆道,“现在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这些人在论坛上煽风点火,把人们推向另类右派。”

“我在2016年底离开非独群体,当时澳大利亚的政治纠纷正在白热化,”他回忆道,“他们往往把所有事都归咎于女性。”

马修现在在读大学,他说自从结识了新朋友,与女□□流、互动变得更加容易了,但他担心其他的非独不会如此轻易改变。

离开非独

多伦多袭击事件让一些沉浸在仇恨中的非独开始思考改变。

在我采访后的几天,Jack Peterson上传了一则视频《为什么我离开了非独》。我再次打电话给他,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最近我的生活很充实,让自己忙了起来。我去市中心逛了逛,又旅行了一次,见到了一大堆不同的人。接受CNN,BBC和太阳报记者的采访让我意识到,我原来的日常生活非常无聊和单调。

“这让我意识到,我不能整天坐在论坛上,发帖或者发视频说我是多么的悲惨——我必须做出改变。

“即使你只是一个和妈妈住在一起的普通人,哪怕发了抱怨自己失败人生的视频,你仍然可以对这个世界产生些许影响,这给了我信心。”

在得到媒体的关注之后,杰克甚至得到了他曾经根本不敢想的鼓励。

“一些女权主义者和左派留下了鼓励的评论,而非独论坛告诉我不如去自杀。我这才意识到……也许这个论坛对我来说并不健康。”

而这位化名Emily的加拿大女性,对于有着如此极端思想的非独群体,却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同情心。我问她她会对正在阅读这篇报道的非独们说些什么。

“如果你把爱投射给世界,世界也会回报给你爱,”她给出建议,“如果你总是对女性释放消极和负面的心态,那么她们永远不会想要和你扯上任何关系。

“因此,你需要荡涤自己的灵魂,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可恨的地方,人们是友善的,你并不丑,你很重要。”

本文译自 BBC,由 花生 编辑发布。

# 花生:在看到上周的没品笑话之前,我就看到了这篇文章,当时就觉得BBC此举会在4chan上引起轰动,最后发现果然如此。本文的确是带有倾向写成的,在翻译时译者也尽量还原了原文的意思,一些地方也借(fu)鉴(zhi)了秋舟的翻译,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冲突两方各自的意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不想让煎蛋变成白左的天堂,也不希望煎蛋变成第二个4chan,译者能做的只有引进各式的“风”,剩下的,要靠各位用自己的思考完成。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已打赏蛋友(0):
赞一个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