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无现金社会:便利背后的一些代价
家住斯德哥尔摩的老太太Maijlis今年73,日常活动是跟几个老姐们到处瞎玩,喝喝咖啡。不过近几年,国家政策开始妨碍她们逛街了。
瑞典是世界上推进无现金化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眼下他们市面每五单交易里,只有一单用的是现钱,比五年前少了一半。公交巴士不再接受硬币纸钞,而很多旅游景区内买东西只能用园区代币。法律明文规定商店可以拒收现金,所以很多商铺都挂出了“请勿以现金支付”的牌子。七八十年代打后出生的人们,自然对新型交易游刃有余,但从老一辈的角度看,他们能使用的交易途径正在飞快变窄。
以Maijlis老太为例,朋友帮忙垫了一次火车票钱,为了转账还回去,她会跑一趟银行。老人家弄不明白——自然也就不信任——网银交易的方法,同时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在网上买票。有次喝咖啡,她想给店员付现金而被拒绝。那小伙不想有钱过手。不知不觉,家附近的ATM也找不着了。
瑞典的支付系统专家承认,国内老年群体正日渐被无现金社会抛离。有些国家在推进交易电子化时考虑再三,社会的老龄化是因素之一。
所有便利背后都有代价。目前来看,瑞典的无现金化依然利多弊少。最显眼的优势,在于电子化交易比现金交易的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同时也提高了避税和盗窃的难度。
不过,因为电子交易系统由少数银行和巨型企业把持,无现金化的发展越广泛,一个社会的金融权力就越集中,这里面潜在的风险,是前所未有的。
印度起步稍迟,但步子更大。去年印度收回了一大批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面额钞票,致使国内经济受损。许多中低收入者因此碰到了麻烦,比如今年开春就有人取不够现金来买种子和农具,有些银行出现挤提。印度总理圈出了几个城市作为无现金试点,在这些特区还想着用现金的话,会处处碰壁。此外,他还专门设了一个行政部来推进交易电子化。
这么力推电子化交易,目的有好几个:打击黑市、根绝恐怖主义活动的资金源,同时也希望籍此规范资本市场,收拾乱象。这些如果都能办到,长远来看当然是太平盛世所需的砖石。问题是地广人稠,兼有两亿七千多万贫困人口的印度,“无现金”即使能够快速实现,对多数国民而言又是否真有好处?不过单从现在看,平民们也不是全在吃亏,至少商贩们对电子化交易就适应得很不错。
毫不怀疑这是历史趋向。只是好奇到我老的时候,又是什么技术要把我甩出社会?
原文标题:《Does a cashless society benefit everyone》
本文译自 BBC,由 梁兵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