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23 , 13:31

路人急救中的五个误解

路人急救中的五个误解
Credit:123RF

note:本文只是一般资讯,小编非医科专业,如有错漏望指正。

一、火伤涂黄油?
这偏方在英国传了好几个世纪——小编广东的没听说过——甚至过去有很出名的医生也建议过用黄油来应急。

火伤接空气时痛楚剧烈,所以涂一层凉而致密的东西的确会缓解一点创痛,短时间内是有效。但冷却前就立刻在伤处涂上油脂隔绝空气,会把热量困住,加深伤害。只有一种情况下黄油的确有效,就是热油烫伤。

大部分火伤的应急处置,是除掉衣服、饰品等接触物,然后在流水下冲二十分钟。在疼痛减轻后用绷带或其它干净物料防护好伤处。

二、路人CPR越帮越忙?
心肺复苏。我猜不少人跟小编一样基本都没见过大场面,怕把事弄得更大。

几年前,为了弄明白路人CPR有没有导致更多麻烦,横滨追溯了910例非专业人士执行的心肺复苏。这里头有26人其实不是心脏骤停而是其它病导致晕厥,而CPR仅在三例中造成了损伤,包括气管出血、轻微的胃粘膜撕裂和胸疼,都不是大问题。研究员由此认为还是照做就好,毕竟天平另一边是命。

作者认为,就算你不知道患者究竟是什么病而停了呼吸,都应该按步骤开始CPR。

三、人工呼吸?
之前CPR的建议流程,是按压三十下之后吹两口气。近来更新了一条,就是可以完全不下嘴,这样按压更连贯,让血液更有可能及时运行到头。有人做过三趟随机对照实验,显示两种方法差别不大。

但后续发现,如果调度员通话指挥时要求路人只专注于按压,患者存活率会提高22%

这一点宣传开来应该是好事,毕竟对一般人来说人工呼吸也是个行动门槛。

提到心理门槛,男女之别也是个问题。2017年美国有份研究在调查了两万例路人CPR后发现,有45%的男性患者是由陌生人做的心肺复苏,而女性这边只有39%,很可能是由于路人不敢碰胸。
PS:儿童和溺水的情况依然必需下嘴。

路人急救中的五个误解
Credit:123RF
四、不该乱用除颤器?
查新闻的话,上海地铁去年新配,今年一线城市估计都已经试点或实装,有兴趣的留意下,缩写是AED。使用这种器械不要求你有诊断能力,它们就是为路人使用设计的,会自动检测患者是否需要电击。

但普查显示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这些东西存在,还有些则担心自己使用不当会伤害患者,所以实际使用率依然很低。心肺复苏搭配除颤器,能让心脏骤停者存活率翻倍,人们至少该了解下自己通勤路上有没有这类设备,它们一般很显眼。

五、流鼻血时仰头?
仰头可能会导致呛血。没什么猛烈剧情的普通流鼻血,建议是轻轻捏住鼻翼,低头十分钟,如果血流这么久还是不止那就不要玩手机了吧,去看个医生。

原文标题:《Five myths about first aid》,By Claudia Hammond,20 April 2018
本文译自 BBC,由 梁兵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