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研究
严肃研究:寻找自杀基因
credit: 锐景创意
自杀是一桩惨剧,它比其它类型的死亡具有更强烈的悲剧色彩。某些疾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死亡,但自杀似乎并非如此。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周围人痛苦,他们认为自己本应该做些什么来避免这桩悲剧。人们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糟糕的童年、破碎的婚姻、药物的滥用……还有基因。
相较于普通人,自杀或有自杀念头及行为的人拥有家族自杀史的概率更高。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被亲属自杀所“鼓舞”,但基因似乎也具有推动作用。针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双双自杀的概率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包括自杀成功和自杀未遂。2003年,一项长达17年、涉及21,168名丹麦人的调查发现,自杀受害者的一级亲属的自杀死亡率是自杀未遂者的3.5倍——年龄、性别、自杀日期均已得到控制。
总体而言,各种临床、双胞胎、收养、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患有严重压力或精神障碍的人具有自杀行为的遗传易感性。如今,日本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在细胞水平上发现了某些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病理特征。
自杀人群的染色体及线粒体与常人有何差异?研究人员收集了508名自杀者和538名健康活人的血液样本,以及20名自杀者和25名控制组对象的大脑样本。随后,他们采用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量了染色体端粒长度和线粒体DNA拷贝数。
结果发现,自杀者的染色体端粒显著短于健康人。这个差异存在于年轻人(34岁及以下)及中年女性(35-59岁)身上,但不存在于老年人身上。这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端粒会随年纪增长而缩短。就白血细胞而言,婴儿的染色体端粒有8000对碱基对,成年人有3000对,而老年人只有1500对。
此外,自杀者的线粒体DNA拷贝数也显著高于健康人。但奇怪的是,此差异只存在于老年人身上,不存在于年轻人及中年人身上。年轻人拥有较高的线粒体DNA拷贝数。
不过,在大脑样本中,自杀者的染色体端粒长度和线粒体DNA拷贝数均短于/少于健康人。
尽管研究结果有点矛盾,但它至少证明了生物遗传确实和自杀行为存在联系。科学家或许可以逐渐找出自杀风险的生物标记。
本文译自 zmescience,由 蛋花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