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研究
小鸟挑衅大鸟为哪般?不为生存为□□
[-]
你是否见过一群小鸟一拥而上围殴一只大鸟?不管是山雀,知更鸟或是乌鸦,他们总会引人惊叹地用自己的小喙挑战起猫头鹰的利爪。这种行为被称作聚扰,这是一种典型的被捕猎动物抵抗潜在捕食者的合作策略——弱者奋起抵抗强者,就像大卫和巨人格利亚。
不过这种鸟类学家的理解可能需要修改了,根据行为生态学和社会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这跟人类间传统的恶霸/下等马关系不同。通过设置假猫头鹰并观察小型鸟的反应,研究者发现这些空中黑帮并非是我们所想的英雄形象。事实上,它们中不少只是想撩个妹子而已。
记住了,进化的过程可不只是生存那么简单;它还包括了将你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要是考虑到这个,有时候聚扰就不再是面对天敌的生存策略而更像是孔雀亮屏。毕竟除了找到可怕的捕食者再糊他一熊脸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展示你的优良DNA呢?
“求偶信号有时并不只是器官,比如孔雀的尾羽,有时还以行为呈现。”苏黎世大学的生物学家,这场研究的主导者Filipe Cristovão Ribeiro da Cunha 解释“这里将危险行为视作□□暗示可能是经过性别选择的。”
研究者们早就猜测这种聚扰行为可能与对体格的展现有关。“然而,我们的研究是对这种观念假设的第一次经验性检测。”
为了引入聚扰行为,Cunha和他的同事们把两种实物大小的猫头鹰模型呈现给东南巴西地区的野生鸟类,同时还用扬声器模拟猫头鹰的叫声。然后他们将自己完全伪装起来,在一旁静观这些鸟儿的反应。
第一个惊人发现是所有题型和种类的鸟儿都会冲出林子骚扰这些假猫头鹰:总共79种。从蜂鸟到捕蝇鸟。从蚁鸟到唐纳雀,基因到社会行为相去甚远的鸟类都群起而攻之。为了挖掘去绕背后的秘密和性别选择,研究者们专注于19种雌性和雄性毛色有明显区别的鸟类进行研究。
这些物种中,绝大部分的群扰者都是小伙子。研究者记录下165只参与群扰的鸟类个体,接近三分之二都是雄性。更有趣的是雌性也在场时的现象:雄性们的行为会带有更强的攻击性。也就是说,它们会飞得离捕食者更近甚至对捕食者进行肢体攻击,而不是简单挺起胸膛或是远远叫唤。
不过最后的发现是最具吸引力的。两种被做成模型的猫头鹰是有被选的理由的:他们的饮食。棕鸺鹠经常捕食小型鸟类,穴鸮则很少捕食鸟类,而是专注于昆虫和节肢动物。
早先的研究显示鸟类更容易群扰他们认为更危险的鸟类,也显示会聚扰的鸟类也是最常被吃的——加强了这些鸟儿的勇敢烈士形象。不过Cunha和同事们的发现则与之前的相悖。总体上,这些东南巴西的鸟儿——提醒一下,当然大部分是雄性——会把他们最凶狠的攻击留到穴鸮身上。也就是说,不危险的捕食者反而更容易被欺负。
[-]
穴鸮:听说有人在装逼?
你可以把这称作精打细算,风险控制。通过攻击不那么危险的捕食者,你可以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就向雌性展示你是个真实猛男。亦或者这只是一种才艺表演,向雌性展示你同样也可以作为觅食和护巢能力的生存技能。当然,这些目前也只是猜测。
Cunha仍在研究两者中那种更接近实际情况。他的下一场实验他希望能评估雌性是否会选择在聚扰中更活跃的雄性。这将证明聚扰行为绝对是性别的选择。
直到他们得出结果之前,浪漫主义者们大可放心并不是所有的聚扰行为都是为了求偶。还是有很多情况下,小鸟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从巨大可怕的天敌手中保护他们的后代。Cunha的研究则告诉我们鸟类至少跟我们是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的:
有些是无私奉献的真实英雄,有些是浪漫主义者,而还有一些只是外强中干的装逼犯而已。
本文译自 Smithsonianmag,由 Quan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