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04 , 09:00

史海钩沉:美国为什么要拆除廉租房

[-]
圣路易斯在1972年拆除 Pruitt-Igoe廉租房

几十年来,美帝最穷最穷的一部分人一直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这些房子可以是连成一个小区的独栋小屋,也可以是高层的公寓。但是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廉租房被拆除,并且只有不到1/3的原住户会得到新地方住。拆除这些廉租房的理由有很多,很大部分在于这些房屋缺乏管理,成为城中毒瘤。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交通要道旁边,距离海军基地没有几步路,和国会山相距不到2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贝丽山庄”的地方。这个“山庄”其实是一大片政府廉租房的小区,叫了个好听的名字。来到这个地方,看到的是残破的窗户,剥离的墙纸,路边放着的蜡烛和毛绒玩具告诉人们,前两天这里有个年轻人被开枪打死。

“山庄”里的一户居民,Phyllissa Bilal经常抱怨“那些有钱人家里的宠物都比我们住的好,屠宰场里的动物都还有人管,我们这里真是实实在在的被遗忘了”,“越来越多的人说第三世界怎么样、怎么样,也不往我们这好好看看,开着名贵的车满世界操心,眼皮子底下的问题却视而不见。”

[-]

“贝丽山庄”建于1943年,Phyllissa Bilal在2011年前后搬来这里。他们一家的房子被烧毁,全家5口人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被安排到这里。“谁想在这样的地方立足呀,对大人对小孩都不是好环境。不过谁叫我们的房子烧了呢,当时想着还好有个地方歇脚。”

这个临时歇脚的地方却不能长久存在了。“贝丽山庄”是全美几千个失败的廉租房项目之一,长期无人管控现在已经成为首都的恶疾。这块地已经被政府计划发展其他的项目,其中包括集中型公寓,私人住宅和购物中心。但是在拆迁和重建之间的时间,没人管这些之前的住户到哪里去住。

大部分的政府廉租房和公共房屋计划出自于1937年的罗斯福新政,目的在于动员社会闲散劳动力,新建公共设施,增加内需的同时,给失业的工人阶级有合适的落脚点。这在当时大萧条时期可谓另辟蹊径,事实也证明,当时政府出资带头建立的廉租房,质量和管理都非常到位。甚至有些到现在都在使用:比如在德州奥斯丁的全美最早联邦廉租房,已经被申请评为历史建筑,禁止其他开发商有非分之想。

[-]

尽管当时有种族隔离政策,白人和有色人种不能混住,不过因为廉租房申请门槛低,任何有需要的家庭都能有分配。所以在不同肤色的工人阶级能够破天荒的在一个小区里共同生活,虽然不在同一栋楼,每天打照面却也其实也加快了有色人种地位提升。

大萧条和紧接着的二战使得政府权力膨胀,关键时刻民众也希望政府能独当一面。不过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抬头,希望政府能放开房地产的局限。在战争红利和民众信心爆棚两方面带动下,超低利率房贷帮助着白人工人阶级慢慢离开廉租房社区,在城郊置业。1949年的一纸条例规定,只能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才有权利申请廉租房。这样一来,廉租房成了最穷黑人的聚集地。

这还不算最糟糕。美国政府原计划在1955年之前建立完善的廉租房系统,至少拥有1百万套房。直到1967年,还只有63万3千套房在系统里流通。为了能在冷战中减少民生开支,这些新建的廉租房缺斤少两,不但用劣等的材料,还压缩工时,并且建好后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维持,使得质量和管理都非常不到位。

[-]
1954年, Pruitt-Igoe刚刚建成时的广告

举个例子,在1950年代,高层的廉租公寓成为政府首选,也成为底层人民美国梦的代表,其中一个就是圣路易斯的 Pruitt-Igoe小区,1954年建成。这个当年在广告里宣称有着“透亮大客厅,现代化起居”的天堂,仅仅在1970年代中期就沦为圣路易斯的毒瘤,不但黑帮犯罪团伙聚集,之前的管理处已经没人工作,还由于缺乏维修,水管在1970年的冬天爆裂,基本不适合居住了。

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是廉租房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司法部的一项调查表明,首都DC廉租房小区里的犯罪率,在1986年到1989年,是廉租房外犯罪率的两倍,基本上是4.1%对2.3%。芝加哥在1994年的另一项调查,更加直观说明了问题:廉租房里30%的居民在12个月内,至少有一枚子弹穿透家里的窗户。

这些报告指出,因为廉租房只允许收入最低最低的人申请,这种“贫困聚集”效果并不能带来任何好效果。这个问题,理论上可以用“混合不同收入的居民”的方式来中和,不过这个理论20年来也没人信。

[-]
1970年, Pruitt-Igoe社区的水管就冻坏了

为了彻底治理廉租房问题,政府在90年代末带入了市场经济作为改革力量。1992年,廉租房计划接到政府的资金,用来拆除老旧的建筑,并开放用地,招商引资,吸引成熟的私人开发商,增加土地利用价值,这也就是席卷美国各大城市的“城区再造”计划。只是直到2012年,拆除的28万5000套住房中,只有不到1/6的住房被重建,成功搬回的住户少之又少。在2012到2016年,至少又有2万2000套廉租房被拆除,使得全美境内廉租房的数量首次低于1970年的水平。

私人开发商的说法是,他们选择拆除的住房都是空房率至少超过30%的社区。这些社区空房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不行,停水停电没暖气。而新建的房屋在基础设施和管理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并且住户收入不一,不再是仅仅针对于最穷的那一批人。由此说来,新的廉租房计划可谓是焕然一新。

[-]

蛋糕画的这么大,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比如现在之前说的,住在“贝丽山庄”的Phyllissa Bilal。尽管山庄里已经是一片萧条,杂草丛生,树甚至都快长进客厅,这里的很多住户依旧不愿意搬走,准备抗争到底。“这些城区再造计划看起来很不错,不过真的有多少效果呢?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多少成功的例子,这里也不大可能成功。”

现在山庄的居民最大的顾虑,就是改造中他们住哪,并且不确定改造之后他们能成功搬回原来的地方。法理上讲,开发商要保证原住户的搬迁和回迁,确保在改造过程中有地方住,改造结束后有新房留给原住民。不过据统计,只有不到1/3的原住民能顺利回到原来的住址。原因在于,这些最穷的社会边缘人员,经常出于各种原因“在系统里失踪”,而且政府和开发商也不会花大力气去追查这些人的往来,所以到最后也不会有人关注他们是否能回迁到新家里。

至于“贝丽山庄”的政策,首都华盛顿的住房办公室说,现在山庄里的住户都会以家庭为单位得到一对一的支持,除了保证有新房,还会给他们提供临时的租房补贴,或者提供搬迁到其他廉租房的费用。

对于搬到其他廉租房社区,山庄里的居民表示这是政府拍脑袋的想法。每个廉租房社区都是一个江湖,且不说相互不往来,社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不是政府老爷们理解的。想想一群新住户搬进一另一个黑帮控制的社区,是交保护费呢还是等着被打?恐怕政府那一点补贴和红头文件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吧。

[-]
1968年开始,所有的廉租房社区都是独栋建筑,高层公寓被禁止

目前,美国有大约110万套廉租房可以使用,远远低于英国的250万套的数字,还不包括英国私人的廉租房服务。住在这些廉租房里面的住户,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不到15000美元,且有30%需要花在房租上。尽管如此,美国任何时候,无家可归的人数高达350万,现在则有180万残疾人和低保人口在排队等待廉租房申请的审批。如果算上所有无家可归和低收入人群,社会要求的廉租房数量至少有700万套的缺口。就现在的状况看来,要填补这700万的缺口,按照美国的施工速度,是永远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也是美国梦的具体概念——教会一个人怎么工作比提供现成的更有效。这对于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来讲,是没错,但是对于那些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的人呢?”

[-]

本文译自 BBC,由 小鱼儿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