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2.24 , 23:00

好莱坞背后的产业:厄尔·海思印刷厂

[-]

不论是电视剧,舞台剧,还是小电影、大片,道具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是道具跟不上拍片儿的速度,就会在很多剧里面重复出现,比如TVB的鸡公碗,HBO穿越60年的报纸等等。不过呢,在电影工业发达且不差钱的好莱坞,道具制造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产业,特别是印刷制品,基本都是一部片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所有印刷工作室里,独领龙头的一家,就是厄尔海思印刷厂。

这个厄尔海思印刷厂可谓是随着好莱坞发展起来的,到现在足足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是个家族产业,现在已经到了第三代掌门人。这里的印刷制品在各个大片里都有出现,还有很多奥斯卡最佳影片。不过再大的光环,也没有照到这个印刷厂,因为它地处Berbank机场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里。

一个大片,除了故事要讲好,演员演技要出众,视觉效果不刺眼之外,很多小细节都是必须要注意的。为了把观众吸引进导演制造的世界里,许多特殊的道具就不能直接从真实的世界中带进去。除此之外,一些版权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经费问题,也限制了生活物品进入电影。比如说,没有投资电影的公司商标,是不能出现在任何镜头里的,但是大家每天都要用,怎么办呢?像美国家庭早餐吃的燕麦片,如果只拍摄一个空空的硬纸盒,观众肯定会出戏。所以,就需要印刷厂直接印刷出一批不存在的麦片盒。

所以,这个地方也被好莱坞道具组成为“造假中心”。

造假要造的好,造的精巧,造的同人逼死官方,才能让道具组和导演满意。这就要求制造者对于全世界各个生活中物品的细节的观察。这也是厄尔·海思本人开始这行生意的原因。

厄尔·海思已经去世多年。当他还是小年轻的时候,喜欢全世界到处跑。当时的世界还不像现在这么联通,有很多人一辈子也不知道隔壁州的车牌是什么样的。正巧,厄尔本人到处旅游的时候,喜欢画当地的车牌,然后待会国内。再加上他在好莱坞本身就有一个印刷小作坊,他便开始出版一些小册子,告诉大家全世界的车牌形状。

[-]

这样的努力让他瞬间就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电影工作室蜂拥而至,纷纷要求他来现场指导道具的制作。厄尔觉得这是个生意方向,再加上每天跑来跑去工作量太大,就开始“专门造假”的生涯。

制造精细的印刷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收到电影工作室的剧本,在编剧和道具组长的指导下,确定故事的时代设定,确定每个场景里需要的的物品,再根据需要,决定是买现成的还是从零开始制造。

关键问题是,甲方吧,是电影工作室,剧本从确定到开拍,然后拍摄,期间会改很多很多次,所以也有很多道具,做出来了,却不用。

这要是当代的东西还好办,关键是电影里的时代设定谁说的准呀。为了营造时代感,当年的印刷品就不能使用现代的数字打印机制造,因为缺乏之前压式印刷机工作时,在纸制品上留下的压痕。而且因为当年的因素是压“印”上去的,颜色深浅也不如现在印刷机单一,且统一性不高,每一批印刷品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区别和瑕疵。这些小细节决定了道具组长是否接收这一批道具,也直接决定了电影质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厄尔·海思工厂里,到现在为止还保留着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油墨印刷机,还要保留一定人力去维持这些机器的运转,尽管这些机器几年不开一次。

[-]

现在的厄尔·海思印刷厂,不单单制造一些传统的印刷品,主要业务还有印刷报纸,制造假车牌,假驾照,以及电影里经常出现的FBI呀,国安局呀,特勤局的证件。这些“敏感”的东西,如果在社会流通,就会出现很多执法问题,所以厄尔·海思印刷厂在拍完电影后,一般都会把这些证件、车牌、通缉令等等东西回收。有一些带有历史意义的,或厂里的人喜欢的道具,就会留下来。现在这个印刷厂一方面子经营业务,另一方面也因为好玩的道具太多,成了一个不收钱的电影历史博物馆。

在这里,你能看到《X档案》中的Morley牌香烟,19世纪的海报,印刷厂员工自己写,但署名是著名作家的小说,以及《教父》里经常出现的报纸,几千个世界各地的车牌,几千个假ID、工作证,还有数不清的通缉令,搜查令,广告单,等等吧。

因为他们的证件造假技术太高超,经常闹出笑话。一次,几十辆车在好莱坞大道上停着,上面全是印刷厂做的假车牌。因为剧组在休息,就把道路打开放行。一个新上任的警察看到路边停的车,责任心爆棚,说这么停车不是等着被罚嘛,于是就给第一辆车写了罚单,抄了牌。再抬头一看,呵,这好家伙,一溜全是违章停车,这个月的指标一天就完成了。于是乎这个警察把一路的车全写了罚单,抄了一路的假车牌。

[-]

还有一次,为了在史蒂夫·麦昆的电影《辛辛那提小子》里拍好赌博的一幕,剧组委托印刷厂制造大量的假钞,并且要求每张都细致入微,因为有很多特写镜头。造假钞这个事情其实在电影行业很经常,而且监管这事情的是美国特勤局(对,总统的保镖一开始的工作是调查假钞的,现在也主管假钞犯罪)。在这个故事里,特勤局在电影拍完后,把他们印刷机里的垫板拿走,签了名,备了案,印刷厂的法律责任就解除了。但是呢,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人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出自印刷厂的假钞。这事儿就大了。

怎么发现是这个印刷厂的假钞呢?因为这些钞票号码都一样啊,而且正面的签名不是美国财政部长的签名,是印刷厂工作人员的鬼画符。专业人员一看就知道了,不过菜市场卖菜的小哥小妹可能就不清楚,况且印刷质量实在太好,所以就流通了。

特勤局立刻上门拜访印刷厂,要求在他们的监督下,把剩下的假钞销毁。于是印刷厂上上下下十几号人,在黑衣人的监视中,□□一个下午,把厂里能找到的假钞全部集中在后院,然后点燃一个汽油桶,一点点把假钞往里送,还要看着不能有票子飞出来。面值几百万的假钞灰飞烟灭,最后特勤局还把灰烬装了几麻袋,搬走了。

出了这么多事情,观众老爷们可能觉得印刷厂肯定和执法部门结了很多梁子,毕竟那么多麻烦都是很严重的。不过按照当地执法部门的说法,著名的LAPD,他们在执行卧底任务,或者证人保护的时候,也是需要有板有眼的假ID的。而且正因为厄尔·海思这边的印刷技术娴熟,这些假ID,在很多紧要关头其实是救了很多执法人员的生命。这样一比较,上面这些麻烦只要不经常出现,印刷厂和执法部门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

经营了百年的老字号,不论是不是和当地各个产业有良好关系,在现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都会遇到挑战。现任的厂长也承认,任何一个有电脑的小孩,都能用PS制造出以假乱真的道具,而且效率不是大印刷厂能赶上的。并且在洛杉矶,视觉设计和印刷工作室多如牛毛,没有核心竞争力很难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环境中生存。厄尔·海思印刷厂之所以能鹤立鸡群,维持百年生意不倒,主要是因为技术累积。

在这个印刷厂的文化里,技术积累,就是厄尔·海思老爷子倡导的细节优先的延续。很多小年轻觉得自己PS一下就能出来的东西为啥还要大费周章去画呢。细节、细节、细节。因为有这么多年的观察和制作,还有对于工作的真挚,这个厂里所有人都知道,道具是需要“还原”,而不是“制造”的。一个假证件,从照片曝光的程度,到字体、排版、背景、花纹,都是在不同工序里完成,一层层加上去的。政府怎么做,这个印刷厂就怎么做,所以才能做出以假乱真的道具。只是用打印机,一次出行,是没有真正质感的。

况且,证件还有文件需要的公章,一般工作室还需要当时申请,这里印刷厂的抽屉里的公章,挂了满墙,基本是可以用来统治世界了。

虽然有如此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厂长还是说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肯定印刷厂会坚持不住,老东西总会让步给新东西。

不过真的关门之后,电影工业肯定会怀念厄尔·海思这个“重现”道具的印刷厂。

[-]

本文译自 BBC,由 小鱼儿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已打赏蛋友(3): 另一座 · 123 · babaonia
赞一个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