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1.10 , 17:00

为什么主子们不合作还很暴力

[-]

好吧,家里的主子们不喜欢理我们铲屎官,抑或是其他的主子,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光是铲屎官因为主子不配合的性子,在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打翻水杯呀,躺在键盘上之类的。事实上,科研人员也因为主子们太过自我,不配合试验,导致现在为止也没有非常具体研究家养喵科动物的案例。经常是试验这么这么设计,结果主子们全看在眼里。等到她们上场,非要那么那么反应,把研究人员辛辛苦苦设立的模型全部推翻。等研究人员发愁怎么写报告,主子们就悠然自得趴在它们的键盘上。

主子们不喜欢和任何动物合作的习性实在是令人费解。要说主子们不喜欢人类,那么为啥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本家儿也爱理不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反过来问一下,为什么其他动物,不论野生或家养,倾向于合作和群居?

群居的概念在自然界无孔不入。小到一碟细菌,一簇蜜蜂,大到一群群鱼,一片片候鸟,从单细胞到复杂,从植物到动物,从猎物到捕食者。甚至连主子们的远方亲戚,非洲狮,它们也是一群群生存的。

[-]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对于被捕食者来讲,“积少成多”是群居生存的基本法。在此基本法里,一个“稀释效应”可以说明一切。捕食者永远少于被捕食者,因此,群体生存的被捕食者在一起被捕杀,作为个体的死亡永远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比如,一只捕食者吃一只猎物,如果猎物单独出现,被捕杀的概率就是1,如果存在一个群体里,那么被捕杀的概率只有1%。这个模型当然是简化过的。

基本法里,另一个效应叫做“朝阳群众”“多重观察”。被捕食者的群体越大,能够观察的个体越多,被关注的角度越全面,越容易发现潜行的捕食者。在非洲的大草原上,能更早发现捕食者,可以有更多时间规避。同时,个体花费在保持警觉上的精力和时间都少很多,所以有更多时间来找食物。

基本法的第三条,就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对于后代也是有群体性的保护和养育作用。比如以色列的褐鸫鹛,幼鸟在大家庭里一直长大到性成熟。它们□□季节里,一起跳舞,一起洗澡,一起给异性礼物。

基本法第四条,很多需要运动的动物,群居有利于节省个体能量。大雁一会儿飞S型,一会儿飞B型是为了给人类段子,鱼类在一起游动倒是可以节省中部和后部的阻力。这和环法自行车赛里“破风手”的作用一样,在前面带队,减小冲刺手在骑行时的压力。

基本法最后一条,在极地的动物,群居比较暖和。

[-]
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

说了这么多,为啥主子们不喜欢人类和同类群居呢?因为以上基本法都是都是在野外呀。在我们家用大型二足兽的庇护下,主子们一不用捕猎二不用防御,为啥还要像汪星人一样相互赏脸色呢?

首先说吃饭。家养的主子们大多是被喂养的。假设每天给的量一定,身边多一个同类必然会对自己的摄入造成妥协。退一步讲,我这边吃的好好儿的,突然来另一只主子,竞争就有了嘛。就算有两个盆,主子们从来不会乖乖坐下。再加上,喵科动物都是特别能吃的,基本给多少吃多少,这和它们野外的亲戚很像。比如猎豹,它们这些穷亲戚每次吃饭都像是饥民,吃完后买机票都要加钱那种。所以二足兽发现,两只主子在一起,不论给多少,开饭的时候总会有冲突。所以喵科动物不喜欢群居,还是有理由的。

但是还有特例,就是非洲狮。非洲狮是喵科动物里唯一偏好群居的,为啥呢。这和它们生存的地形地貌有关。在广袤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里,能给予狮群潜行发动攻击的有效地形不多,因此能保护住祖宗留下的猎场极为重要,关乎生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收保护费的地方就有阶级:地点只有一个,怎么得讲个主次上下吧,分工合作吧,不然大家内斗都要饿死。于是乎,分工捕猎的,打仗的,养娃的,到处撒尿的和沦为繁殖工具的,一个群体就诞生了。

另外还有一点,除了狮子所在的地点,食物的分量够一个群体生存,其他野生喵星人的栖息地,猎物都相对较少,没有办法支撑起稍微大一点的捕食者群体。

[-]
江湖......就是江湖。我解释了这么多江湖你怎么就不懂呢?

主子们在完全接受二足兽的恩施之前,光靠捕猎是无法支撑起大群体的。首先,狮子捕食一次,一匹斑马或者野牛就够一家人吃一阵子了。喵星人捕食老鼠或者鸟类,费劲巴拉弄完,自己整个吃还要掂量着下一餐,能量投入太大,实在养不起一大家子的喵。

有人说,人类的驯养可以彻底改变动物的习性blahblah,比如我们硬生生把狗培养成吃蔬菜的品种了。对,驯养的确可以改变很多动物习性,可惜主子们不在其中。为啥呢?

因为这个逆天的物种,一开始不是人类想驯化的,是自己选择要和人类共生的(你个磨人的小妖精)。所有的家猫,呃,主子们,都是中东夜猫的后代。在人类逐渐开始从采集狩猎变成驯养和种植后,大量储存的食物引来了老鼠和害虫。本身在大山荒漠里游荡的野主子们,也跟着这些猎物跑进了二足兽的领地。谷仓里的老鼠,田野里的害虫,等等猎物都在一个小空间里,中东夜猫们再不用漫山遍野去追击了。同时,人类也因为有了主子们的光临的管理,虫害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主子从一开始就是它们自主选择进入人类世界的,和我们的选择没关系。任何沦为家用二足兽的人类都意识到,主子们的交际事宜不能撮合,得等它们自行解决,不然会为日后战火埋下祸根。事到如今,你还认为驯化能改变它们的习性吗?

[-]
二足兽,你解释解释,你试试吃一下今晚的粮?

还有人说,我看过很多喵星人住在一起。是,有很多家庭里好几只猫都能和平相处,但是和其他动物的“群居”还是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松散的聚合群体,它们并没有统一的群体认同感,仅仅只是住在一个屋檐下而已。甚至在遇见危难的时候,大部分动物选择抱团合作,在一个屋檐下住再久的主子们,第一个选择肯定是四散奔逃,然后就各奔东西。主子们不相信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写进它们的基因里的东西。

不过话又说回来,2014年的一篇心理学期刊报道了一个研究结果,当家里的主子和野外的穷亲戚并排研究时,家里的主子相比起来,对团队合作有更少的敌意。特别是一直住在一起的主子们,相比野外的雪豹呀,豹猫呀,对于其他的同类认同感“有大幅度提升”。比如在罗马斗兽场,有200只猫生活在一起;日本的青岛,主子的数量是人的六倍。相比起其他的群居动物,这一点聚居不是什么可以说的事情,但是在主子的进化里,自己的这一小步,也是物种的一大步了。

另外,还有一个研究从侧面表明了如何能引导主子们合作。Udell是一个动物研究学者,她在研究主子的时候遇到了很大,也是很多研究者遇到的问题,就是不合作。相对于汪星人给东西就干活,主子们不是那么容易取悦的。Udell直到让主子们自己挑选奖励之后,试验才能经行下去。

这其实是一个二足兽还没有打开的世界,因为我们对于主子的世界还是知之甚少,毕竟主子们都不愿意打开心扉。因此,当我们用驯服其他动物的方法尝试驯服主子的时候,也许正是侵害它们心理的开始,主子们的抵抗才会那么激烈。

[-]
看我降喵十五掌

本文译自 BBC,由 小鱼儿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