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14 , 08:00

孩子有没撒谎,父母们其实并不清楚

我们均倾向于认为我们比真实的自己更好,这被称作“虚幻的优越感”,它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人们对自己开车技术的评估或者癌症病人对自己寿命的预期。它也被称作高于均数效应。如果你在街上随便挑个人问,很有可能你会发现他们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聪明更能吃苦也更漂亮。但如果让统计学家来说,他们会告诉你显然这话有误,有些人不得不成为平庸的大多数,而有些人则不得不比一般人差。

[-]

某些人,但不包括我(原作)。不信你问问我爸妈:你随便挑个领域,他们都会告诉你我是这方面的专家。

对此心理学家们的解释是,养育过我的人也会受到某种虚幻优越感的影响,它会从父母扩散到孩子身上。比如过去曾有研究显示,父母很难辨别他们的孩子是否超重。而最近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父母也很不擅长辨别自己的孩子是否在撒谎。

研究人员们征集了72名父母,他们孩子的年龄在8-16岁之间。研究人员们让这些父母观看同龄孩子的短片,作为对照,研究人员们同时让79名没有孩子的大学生观看了同样的短片。在短片中孩子们被问及他们是否作弊了,所有孩子都给出否定答案,但只有一部分人说了实话。看完短片后,志愿者们需要辨别孩子们是否在撒谎,并对他们的自信程度给出1-100分。另外80名父母责观看他们自己的孩子处于同一情景中被采访的短片。

结果研究人员们发现,观看短片的参与者是否育有小孩或者他们观看的短片主角是否为他们的孩子,这些因素对结果毫无影响。两组父母和控制组的参与者对自己答案的自信程度在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七十六之间,这三组参与者均不擅长辨别短片主角是否在说谎。他们均呈现出了一种“取真偏好”的心理现象,即人们通常只愿相信他们听到的事实。短片中说真话的人和说谎的人各占一半,但参与者们多半猜测他们听到的是真话。

过去曾有研究表明我们不擅长辨别一个陌生人是否在说谎;也因此控制组中没有孩子的学生猜测的准确率不高可以理解。可更有趣的是,当说谎的人不是陌生人而是家人的时候,出现了同样的模式。

研究作者猜测认为,父母出现这种偏好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他们想要相信孩子(他们自己的或者其他像自己孩子的人)从根本上来说是诚实的。研究作者引用过去的研究指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其中一个人就越难改变他对另外一个人的看法。拥有亲密关系的人倾向于从好的方面来看待彼此,也因此会对他们的诚实程度出现认知偏差。

看起来,这种对诚实的推定也会被误导。孩子们也许很无辜,但其实他们早就开始在撒谎。过去曾有研究显示,孩子们在两岁左右就拥有认知能力,他们知道该如何为了自私之故说谎。

当然,你的孩子是例外。我确定,你的孩子是诚实的楷模;他/她是同辈学习的典范,其他孩子应该拼命模仿他/她。在这一点上,你和我的父母都一样。

本文译自 Nymag,由 肌肉桃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