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1.29 , 12:55

Wait But Why系列:终点已近

[-]

人这一辈子有多少年?有这么多:

[-]

换算成月,有这么多:
[-]

这么一看,一辈子还真没多久,换算成周好像多了很多:

[-]

按天来就更多了:

[-]

尽管看上去多了很多,可无论是周表还是日表都深深震撼了我,就拿日表来说,表上每一个小黑点都是哪个周二、周五或者周日。就算你运气好能活到90大寿,这在普通人里绝对算长寿了吧?可一张纸就能把你所有的日子给数完。

在做周表的同时,一个念头浮现出来,我们这一辈子除了可以用时间单位来计量,还可以用活动或者大事件的次数来数出来。我的例子:

我(原文)今年34岁,乐观一点的话,也许我能继续画我的火柴人漫画一直画到90岁,那么我还能过60个冬天:

[-]

也许大概还能看60场超级碗:

[-]

大海冷得更鬼一样,跳进去游泳一点也不好玩,海泳一年来个一次就够了。说不定还能游60多次海泳:

[-]

如果不算为Wait But Why系列而看的研究和书籍的话,我每年要读五本书,虽然感觉上我后半辈子有无穷无尽的书等着我去读,可实际上这辈子我应该只能再读300本了,也只能接受我无法继续报道我死后的世界这个事实了。

[-]

我从小在波士顿长大,经常看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如果我不打算搬回波士顿居住,可能我这辈子只能每三年看一次红袜队打比赛——我只能再去20次芬威球场:

[-]

我已经经历了8次美国总统大选,剩下的日子里我还能见证15次。我人生中有五届美国总统入主白宫,按照这个速度,我剩下的人生还能见到9位美国总统。

[-]

我一周大概吃一张披萨,剩下的人生里只剩700张披萨。说到饺子,情况会好一些,我一个月会吃两次中餐,每次肯定都会吃六个饺子,剩下的人生我还能吃上好多饺子。

[-]

然而我所想的还不止于此,我上面提到的所有事情中,大多数事情在我人生中的每一年发生的频率都相差不多,这些事情可以说是均匀在时间轴上延伸的。既然我已经渡过了人生的1/3,那么这些活动或者说事件我也只体验了总量的1/3。

我所思考的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和其他不同,并不均匀分布在时间轴上,有些事情的发生速度(已经完成的和接下来还将发生的)和我活了多久之间完全不协调。

人际关系

我在想,我的父母已经60过半。在我人生最初的18个年头里,我每天90%的时间和父母共处。后来我上了大学,再后来干脆搬出了波士顿,从此以后每年能见他们的次数平均只有五次,每年只有10天。这样看每年和他们共处的时间只有我童年和父母相处时间的3%。

虽然二老都已经走过了60岁的一半,他们还是非常乐观地表示就算我到了60岁,他们二老还能活着,并表示我运气太好。这样算的话,我还有30多年的时间能和他们一同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每年都能和他们共处10天,我也只剩下300个日夜陪伴父母。我18岁之前的任何一年的共处时间都比300天长。

正视现实,你才会意识到,虽然我们的人生还未走到尽头,你和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共处的时间可能已经将近到头了。如果有可能,把我和双亲共处的所有天数罗列出来,也就这么多,何等残酷:

[-]

这样看来自我高中毕业后,和父母的共处时间已经用掉了93%。末尾已经来临,我正享受着这最后5%的时光。

我和我两个妹妹也是一样,我和她们一个一起生活了10年,另一个一起生活了13年。现在从我家到她们家要穿越整个国家,每年和她们各自一起的时间也不过15天左右,加起来也就30天。这一生中能够和他们一起的时间只剩下15%。

老朋友也是如此,高中我经常和四个朋友一起玩红心大战,每周有五天时间在打牌。四年时间里可能总共有700次。现在我们五个人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有各自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安排,可能每10年才能在同一间屋子里共聚10天。这群人在一起的日子还剩下最后的7%。

那么知道这些数据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打心眼里,我希望人类科技能让我活到700岁,排开这个魔幻的计划不说,我从这些数据里学到了三点:

1 一定要和心爱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地方,因为他们对你很重要。比起那些不同我住在一个地方的人们,那些和我同在一座城市的人,我和他们的剩余时间还能乘上一个常数10。

2 心里要知道亲疏。和谁谁谁剩下的面对面的日子不应该因为你无心的懒惰而交由命运随便决定,你和他们的亲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剩下的共处时间,一定要自己来掌握。

3 如果你和某个你爱的人只有最后的10%时光可以共处,那么请时刻记住这个事实,真心实意地去对待他们。你们之间能够在一起的时间已经不多,共处的每一秒都珍贵无比。

本文译自 Wait But Why,由 富贵命长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