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24 , 08:06

重度空气污染下,建筑也难自保

Blaine Brownell是一位建筑学家和材料学家,也是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学院的领导。他开设的研究生研讨班“沉重的空气”(Heavy Air)带领学生来到中国,与中国的建筑师一起设计适应当地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的建筑。

[-]

他说,不仅是中国的城市在遭受空气污染的困扰。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数据,2008到2013年间,世界上超过70座城市的PM2.5平均值超过了北京。美国也有近半的人口呼吸着对人体有害的空气。

[-]
如今洛杉矶的空气污染

Brownell告诉记者,效果图里的高层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有着闪亮的玻璃外墙) 与现实中的(灰暗背景前窗帘紧闭的肮脏楼房) 有着明显的差别。除了普通的人工清洁与维护,业内还有很多的技术用来保持外墙的干净,如自清洁玻璃和自清洁混凝土等。

但这些技术都还只是前沿和昂贵的解决方案,并且难以被改装并应用到现有建筑之上。随着红色警报级别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常见,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地标,如Rem Koolhass和OMA设计的CCTV总部大楼,将长期被笼罩在雾霾之中。

Rem Koolhass在进行该建筑的设计时,就有意地选择了深色的外墙,增强其在纯灰色的背景下的对比。但Brownell认为,该样的行为其实是被动的否认,无知肆意得让人沮丧。

[-]

Brownell声称,空气中高浓度的颗粒物不仅会使玷污玻璃,还会导致细小裂缝和伸缩缝的扩大和开裂。在别的地区,持续的污染还将带来腐蚀性的酸雨。 这样的情况下,对外墙进行频繁清洁也是不够的。

他说:“本地的建筑设计师更注重有关污染影响的设计方案,因为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研讨班的学生们与本地建筑师一起,将垂直绿化和新型的通风系统带入到了建筑设计之中。有的加入了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装置的部署。还有的给外墙设计了更多灯饰,使其在浓雾中凸显出来。

“建筑是资源流动的门户和仓库,它们对空气污染负有责任,但此类的影响是难以衡量的。”——Blaine Brownell

“在过去,我们讨论了很多污染带来的结构损伤,但短期的影响并不明显。”Brownell说,“或许我们反而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去进行思考。”

从气膜建筑到吸霾建筑,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涉及到改善空气污染的建筑设计。但如何让建筑和和建筑里的人都能体现出美,还是一个设计上的重大挑战。

[-]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绿化墙

Brownell指出,中国的普立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就是一位能让建筑风格适应环境污染的设计师。他使用砖石,锈铁,以及接地气的材料和颜色设计的作品,在“末日般的雾霾”中不会显得失调。

[-]
王澍在杭州的作品之一

本文译自 curbed & Architect,由 zzjeff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