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0.12 , 13:00

家用氘能源和冷核聚变炒作的回归

[-]

我们收到这样一份新闻稿,声称有一种工作在小规模上、使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奇异燃料的新型聚变反应:超密集氘。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看了看它,如果我们客气的话,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一个单枪匹马的科学家Leif Holmlid在进行为期十年的长期研究项目,如果他声称的有任何是真的,会为他赢得一两个诺贝尔奖。

如果我们放弃善意而用理性看待它,就连闻上去都不对劲,而且除非它由跟原始研究不相关的什么人可靠地重现,就不能相信。让我们深入钻研氘动力反应的主张,观光一番早在九十年代我们发现如此可悲地娱乐的冷核聚变炒作。

超密集氘

新闻稿称:“一种新型的核聚变过程”,这里警铃就已经响了,自从大爆炸后几秒钟就没有过新型的核聚变过程。当然,有引发或约束相同的旧核聚变的新技术、新策略,但一个全新形式的聚变是一种革命性的说法。也许这是来自瑞典语的翻译问题。

新闻稿中的进一步声明包括一种不使用昂贵和放射性的氚原子的反应在小规模上是可行的,且并不会释放有害的聚变副产物如快中子。这听起来几乎好得不像是真的。

[-]

于是我们下载了新闻稿基于的论文。实验细节尚不清楚,但作者声称他们得到比投入更多的能量,包括聚变副产物,而这一切都在室温下发生。

秘密似乎是在于超密度氘,“D(0)”,无论这是什么意思。查看作者的其他论文,看起来他声称已经制备了金属氢,这就已经是诺贝尔奖了。而在这八年或十年里没有其他实验室重现研究,这开始看来有点可疑了。

虽然木星核心内可能存在金属氢,但地球上没有实验室成功地重复制出金属氢,虽然自从1935年它就被认为是有可能的,而且许多人都试过。康奈尔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团队都尝试过,而且在高达320万大气压下还是失败了。

嗯,没有实验室,除了Holmlid家的以外。不过它肯定是真的,因为维基百科上写了么!就在上面说了Holmlid实验室使用“里德伯物质”制造了金属氢。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所以我们跟着维基百科链接跳进兔子洞,只找到一些我们看不懂的晦涩难懂的话以及几乎完全来自,你猜对了,Leif Holmlid的论文引用。

到现在,我们对超密集氘和该研究的其余部分已经完事了。为什么?因为科学是基于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结果。一个单一研究者的非重复性实验结果不是结果——最多只是轶闻趣事。不,我们这里看到的就是一个冷核聚变案例。

冷核聚变及其孩子们

[-]

1989年的冷核聚变惨败如此壮观的主要原因是它从海水中生产清洁丰富能源的宏伟声称。至于媒体为什么如此轻易就接受这个故事的说法不一,但部分原因当然是由于两名合作者之一Martin Fleischmann在当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化学家。早期两篇关于验证性实验的初始报道煽风点火,虽然后来都遭撤稿,异常现象也得到解释。

但当时接下来的是正常、严肃的科学工作。更多实验室试图复制冷核聚变的结果,都失败了。美国物理学会(APS)并没有草率驳回该主张,而是召集会议搜集这个主题的所有实验证据。压倒性多数的实验室带来进一步的否定结果,专家组几乎一致地宣布这个主题关闭。

“庆祝”冷核聚变十周年,最早批判性质疑冷核聚变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在1999年拿他们当年这个主题上的文章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时间线,像其他很多人一样,时报的作者们最初对无尽能源的承诺抱着观念开放的热情,但在一个月过程中,随着否定证据积累,他们开始退却。当APS给冷核聚变盖棺定论,时报也紧随其后。

类似冷核聚变的昙花一现还有过无数,但再没有出现什么可重复性的成果。由于公众对冷核聚变的不齿,其支持者们就给他们的研究议程改名换姓。基本上所有的新冷核聚变运动都有用像“低能量”取代名称中的“冷”,而且他们非常小心地避免“聚变”这个字眼。但他们都共享(几乎)免费能源的信念,即冷核聚变的原始承诺。可悲的是,一个美国海军组织(SPAWAR)也资助了其中一些最后的真正信徒。你的税款派上了用场!

令人震惊的是一搜索关键词“超密度氘”,就会有多少直接采信这种研究的报道冒出来。如果真有免费(甚至是便宜)的清洁能源,我们会像任何人一样高兴,但美好愿望并没有什么用。同时,我们青睐资助不利用炒作要求资金的负责任的研究。让我们炸毛的并不是追求突破,而是对“成果”的朦胧的呈现。

热核聚变

[-]

与冷核聚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的热核聚变。它很麻烦,温度和压力都是天文数字,但背后的实际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却不难解释:结合原子核释放巨大能量。

在第一个氢弹原型证明它可以实际工作之前几十年,理论已经预测了真正的聚变。简而言之,普通老套的聚变背后的科学是毫无疑问的。其余的只是(令人难以置信地复杂的)细节。

而这就是区分江湖郎中和真正科学之处。江湖郎中是快速致富计划;不需要任何工作就得到回报,又简单又容易。而另一方面,国家点火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建造了近二十年,建设中涉及数百万工时,每发打出500万亿瓦特(!)功率,然而这些货们都还没破解聚变点火。

但是你懂的,如果在一间舒服的小实验室里不花数十亿美元就能做到,那他们早就该做到了。

本文译自 Hackaday,由 王丢兜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2)